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133700 摘要: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将优秀中华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通过课堂讨论、课外拓展等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融合过程不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还促进其价值观、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助力全面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优秀文化;中华文化;小学语文;深度融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富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华文化元素,如何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感悟和传承这些文化精华,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融合优秀中华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增强其创造力和思维深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公民。 一、通过经典教材选取促进中华文化传播,提升文化认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选富有中华文化元素的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接触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教材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选《论语》《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经典文献,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例如,《唐诗三百首》中的《静夜思》《春晓》等诗篇,不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且富含中华民族的哲理智慧,通过背诵和赏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为了更好地将中华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教材编排应做到有机渗透,避免将文化内容与语文知识割裂开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文背景、作者背景及创作意图的介绍,带领学生了解每篇课文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例如,讲解古代诗文时,可以通过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所传达的文化情感及其时代特征。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推荐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史记》《大元大一统志》等,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经典教材的选取与内容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能在无形中使学生建立起文化认同感,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学生通过接触这些经典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历史积淀,培养起尊重传统、崇尚文化的态度,成为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小公民。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渗透中华文化,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将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课文导读等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然地接受中华文化。例如,在讲解《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孔子与其老师的对话,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孔子的尊师重道精神,并进一步讨论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化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例如,在教学《木兰辞》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花木兰为家国奋战的精神,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民族英雄主义、忠诚与责任等文化价值的思考。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讨论和分享,创造出更加开放和互动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解《水浒传》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忠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古人所说的“忠诚与义气”。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三、结合课外活动促进中华文化实践,增强学生文化体验 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开展中华文化主题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书法展览、传统节日庆祝等,学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学校可以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做灯笼、包饺子、写春联等,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文化背景。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和文化古迹等地,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积淀。例如,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与特色,还能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帝王文化、儒家思想等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 四、加强家校合作传承中华文化,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家校合作在传承中华文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在中华文化教育中的努力与成果,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文化教育中来。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文化书籍,如《中华成语故事》《中国历史文化》等,增强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兴趣。此外,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参观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帮助孩子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深厚底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述传统故事、成语典故等方式,帮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例如,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日或节日时,送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书籍或工艺品,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教育合力。家长作为学生的重要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五、结语 总之,优秀中华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课堂活动,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自然接触并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华文化的传承将更加扎实,语文教学的功能也将更加多元化。最终,能够培养出既具文化底蕴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天南,2025,(02):104-106. [2]赵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07):34-36. [3]石文丽.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J].作家天地,2025,(10):42-44. 该论文为:延边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优秀中华文化与小学中年段语文、校本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YB23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