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剑阁县鹤龄中学 628300 【摘要】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全面落地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亟需转变传统模式,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当前,部分课堂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应试倾向过重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负担与学习成效不成正比,难以真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本文探索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综合运用能力,力求成为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素养目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培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向,“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应试训练占据大量课堂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负担过重,语文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也制约着教学创新,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1.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过度关注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主体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1]。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课堂上多围绕课本进行知识点讲解,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阅读教学偏重对文本的分析,忽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培养;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 2.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2.1优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优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是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实现素养目标的关键路径。要知道,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负担重且效率低下,难以形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素养目标为导向优化教学模式,能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使其主动探索知识,不仅能减轻因被动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主动思考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增强文本分析、语言表达等核心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真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教师摒弃传统逐段分析的模式,设置“童年记忆对比”主题探究活动。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梳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的场景、事件,随后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思考鲁迅笔下两种童年生活的异同及背后情感。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主动分析文本,有效提升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 2.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单一的课本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缺失,学习负担变相加重。而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能打破课本局限,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历史文化、现代科技等紧密相连,为学生构建广阔的学习视野。当教学内容融入更多鲜活元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投入学习,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语言运用、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这样一来,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而是享受知识探索的乐趣,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促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与诗词相关的影视片段、动漫解读。如学习《将进酒》,播放纪录片中对李白生平的演绎,结合动画特效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意境,将抽象的诗词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听体验,让学生更易感受诗歌魅力,激发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2.3减轻应试教育压力,全面培养学生素养 应试教育下,教学常围绕考试题型与分数展开,学生陷入大量机械性练习,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学习负担过重,也难以真正提升语言运用、文化传承等核心能力。而基于素养目标减轻应试压力,能让学生跳出“唯分数论”的局限,将精力聚焦于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4]。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文学鉴赏、表达交流、思维发展等综合素养,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形成终身受用的能力,这既符合教育的本质,也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中,教师不再以背诵和字词翻译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组织“古代文化故事会”。学生分组选择文言文篇章,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故事、文化习俗,以故事分享、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展示。这种方式淡化了应试压力,学生在探究与展示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又培养了文化传承与表达能力,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它以突破传统教学桎梏为起点,通过优化模式、丰富内容、革新评价等路径,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感受语文魅力,在多元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当课堂真正成为素养生长的沃土,学生才能摆脱机械训练的负担,实现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的统一,才能让语文教育在减负增效中抵达素养培育的深层目标。 【参考文献】 [1]秦榜友. 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 [J]. 学周刊, 2025, (06): 89-91. [2]仲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减负增效的落实——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例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4, (12): 104-106. [3]陈美玲. “减负增效”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 (18): 156-158. [4]刘枝梅. 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J]. 学周刊, 2024, (03): 15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