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作者:母丹丹

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作者:母丹丹

                   四川省剑阁县南禅小学校      628300

   摘要:大概念是指从宏观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一种基于情感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通过设置大概念视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构建了跨章节之间的知识关联和思维架构,进而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导向和讨论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要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概念视域;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在本质念视域中进行的单元整体性教学设计,是将语文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点。与传统的以点为中心的分散教学方式相比,大概念教学思想更重视知识间的关联和系统学习。由紧密围绕大概念而进行的教学,使学生能在每一单元内建构出完整的知识网路,并藉此增进对整体的了解与长期记忆。

一、理清大概念的中心理念,建立大概念的架构

大概念视野下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厘清大概念的核心理念,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架构。语文教学中的大概念一般是指在语言表达、文化传承、思维训练等方面贯穿于整个语文知识的重要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认识到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认识发展紧密联系的大概念入手,在对大概念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以一个大概念为中心进行的,在这个大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对这个概念的深刻了解和运用,来全面地掌握课程内容。以《背影》为例,以父爱为切入点,探究各种文本中父爱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其情感主题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指导学生与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进行对比,培养他们的共情意识和情感认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又可以使其在情感和思维上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对大概念的界定,学生不但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语文知识,而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二、设置一体化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概念教学中,任务的设定是一个关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任务既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设计一套富有挑战性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任务,以实践和探索的方式,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情景之中,从而促进他们对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由活动的整合,让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训练其语言表达、批判思维及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一个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心目中的家乡的主题任务,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家乡来写文章,并通过口头表达、创意手工和展览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作品,这个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发掘自己的思想,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己的感情和社会文化相融合,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表达。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可以学习语言组织,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力,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路

在本质念视域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师应该以跨学科融合为重点,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科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通过学科融合,学生不但可以从语文知识中获取知识,而且可以把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数学、科学、历史等学科的内容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如《诗经》《关雎》这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其所涉及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以及古代的社会背景,从而加深对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蕴的认识。透过跨领域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诗经》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哲理,开阔他们的视野。通过这样一种跨学科的语文知识,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出多个方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自学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大概念视域中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探索上。在传统的语文知识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在大概念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个大的概念。如《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想鲁滨逊怎样在荒岛上生活,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讨论和查阅资料中,能自主总结,并体验到自主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教室里独立地学习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既能对语文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又能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提高自学的动机和兴趣。

结语

总之,从宏观观念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教学内容及活动的合理安排,使学生对语文的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营造一个更加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从而提升整个语文应用的整体水平,使学生的思维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红.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J].文科爱好者,2024,(06):195-197.

[2]陈淑华.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02):97-100.

[3]郑喜玲.大概念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教师,2023,(32):42-44.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