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减少“网虫”--作者:雷振  赵红

如何减少“网虫”--作者:雷振  赵红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夹竹园初级中学     43431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游戏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也悄然织就了一张束缚他们成长的网。当孩子们沉迷于虚拟的光怪陆离之中,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解此困境?答案在于,家庭、学校与社会需携手并进,共同编织一张坚实的防护网,守护孩子们的未来。

一、家庭是防线的基石,需强化监管与引导。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其作用不容小觑。父母应成为孩子网络使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监控游戏内容等方式,确保孩子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同时,父母还应以身作则,减少自身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用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活动填充孩子的业余时间,引导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正如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的温暖与正确的引导,是孩子远离网络沉迷的重要保障。

二、学校是引导的灯塔,需加强教育与引导。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与成长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网络素养的重要使命。学校应开设网络素养课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利弊,学会自我管理与自律。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文学社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是环境的塑造者,需营造健康网络氛围。

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广阔舞台,其风气与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规范游戏内容,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媒体与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减少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此外,社会各界还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关注与支持,举办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家庭、学校与社会,如同三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天空。面对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挑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指责与抱怨之中,而应积极行动起来,用爱与智慧,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我们携手并进,共筑防线,共护未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