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加强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探讨--作者:陈娜娜  贺强

加强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探讨--作者:陈娜娜  贺强

         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中心小学      726108

【摘要】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奠基时期,其健康素养培育日益受到关注。小学学生健康素养不仅关联着当下的身心状态,更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深入探讨加强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学生;健康素养;培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健康,不仅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石,更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小学阶段,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启蒙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深入探讨加强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路径迫在眉睫,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1.小学学生健康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如同待雕琢的璞玉,正处于快速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而健康素养培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只有学生拥有良好健康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健康知识,诸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为身体发育筑牢根基,降低疾病侵扰的风险[1]。并且从心理角度来看,健康素养能助力学生掌握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等技巧,增强心理韧性,从容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校园环境中,具备健康素养的学生还能带动身边同学,形成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促进校园和谐[2]。而且,小学阶段培育的健康素养,将伴随学生一生,为其未来在社会立足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使其有能力为自身及他人的健康负责。

2.加强小学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策略

2.1建设健全健康课程体系

建设健全小学健康课程体系,需多管齐下。其一便是在内容规划上,要紧密贴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仅要详细讲解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像换牙期的口腔护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等,让学生清晰了解自身身体构造与成长规律;还需着重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挫折应对、自我认知等内容,助力学生塑造坚韧的心理素质[3]。其二,对于师资队伍建设同样关键。学校应选拔专业素养高、富有耐心的教师担任健康课程教学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健康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儿童心理健康研讨会,学习前沿教育理念与方法。其三,教学方法也需不断创新。摒弃传统的单一讲授模式,多采用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比如开展“食物金字塔”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搭配一日三餐,在实践中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从而使健康课程真正发挥培育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

2.2开展多样化校园活动

为有效提升小学学生健康素养,开展多样化校园活动可围绕健康主题,策划各类特色活动。比如举办“健康生活,活力校园”知识竞赛,将饮食健康、运动常识、卫生习惯等知识融入竞赛题目,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情,以赛促学。并且除了常规运动会外,开展趣味体育挑战赛,设置亲子接力、两人三足等项目,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既增强学生体质,又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传递健康生活理念。其次可以组织校园心理剧表演活动,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短剧,展现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困惑及应对方式,在表演与观看过程中,加深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掌握情绪调节等技巧[4]。并且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开展“健康小主播”评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经验,树立身边的健康榜样,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

2.3强化家校合作

强化家校合作,搭建畅通无阻的沟通桥梁是合作基石,学校可依托线上班级群、校园APP,及时推送健康课程表、卫生保健小贴士,家长也能借此分享孩子在家的健康动态。比如,小学可以通过班级群,通知家长学校即将开展“健康饮食周”活动,鼓励家长们迅速响应,反馈孩子在家的饮食习惯,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依据。而且家校合作中,提升家长健康素养水平同样关键,学校应定期邀请健康专家举办线上或线下讲座,传授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常见疾病防治手段、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等,增强家长指导能力[5]。比如专家在讲座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家长们受益匪浅。另外,家校协同监督不可或缺。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健康行为准则,如规定每天户外活动时长、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并严格执行。老师在学校监督学生课间锻炼,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按时作息,一旦发现问题,即刻沟通解决,全方位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稳步提升健康素养。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学生健康素养培育在其成长进程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为此,应该积极构建健全课程体系、开展多元校园活动、强化家校合作,为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勾勒出清晰路径。帮助小学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以强健体魄、健全心智拥抱未来。

【参考文献】

[1]蔡新华.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 (08): 200-201.

[2]于钦明,辛宝忠. 中小学校应强化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 (12): 100.

[3]杨春. 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探究 [J]. 科幻画报, 2021, (08): 169-170.

[4]吴建军. 构建健康行为意识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厦门市大同小学游泳特色课程为例 [J]. 青少年体育, 2020, (06): 39-40.

[5]郭明琪.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及途径探究 [J]. 运动精品, 2019, 38 (06): 19-2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