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作者:周明月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作者:周明月

   新疆阿克苏市依干其镇中心幼儿园       843000

摘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不仅能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方法,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呢?下面就来谈一谈:

    关键词:教师;区域活动;共享区域;环境和资源;积极性

一、利用共享区域的环境和资源,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1、传统的区域材料单一、老旧、固化,幼儿积极性和参与度都不高。为了调动幼儿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幼儿做到共享游戏材料,针对平行班的幼儿,选择同一内容,投放适宜的材料,这样平行班的幼儿就可以互相使用材料,幼儿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展开竞争。例如:在“我喜欢吃的糖果”超市活动中,小班三个班级在包“糖果”的过程中,教师把彩色的纸剪成小方块的糖纸发给幼儿,让幼儿用糖纸搓成小塑料球“糖果”,幼儿不但要比哪个班级包得好,而且还要比哪个班级包的数量多。三个班级幼儿展开竞赛,活动中,幼儿信心十足,你追我赶,幼儿选择不同的颜色包“糖果”,他们干得热火朝天。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谈论。这样既提高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丰富了幼儿的实践经验,又让幼儿掌握了数量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广泛、色彩鲜艳、层次不同的材料,做到材料要适合幼儿操作。比如:在共享区域“美丽的花”活动中,小班幼儿做花时,大多选择易操作的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材料进行加工;中班幼儿则将五颜六色的橡皮泥粘在小棒上,制成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大班的幼儿则使用串珠、塑料管、塑料片以及收集的一些自然植物,来装饰美丽的花。幼儿选择的材料不但丰富,而且增加了难度。因而制作的花朵,更富有艺术性和创造力。相邻班级共同进行区域活动,既可以减少班级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又可以打破不同年级段之间的界限,也充分发挥了材料共享的良好作用。

2、传统的区域游戏由于和主题联系的不够紧凑,导致区域游戏开展的效率较低,幼儿的积极性也不高,因而阻碍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做到经验的共享。例如:在共享区域的“烤羊肉串”的区域活动中,几名大班幼儿扮演大师傅,他们戴着厨师帽子,正在大声吆喝“买羊肉串了!买羊肉串了!”,其他幼儿听到喊声,就来购买“羊肉串”了。在使用“钱币”进行购买的过程中,付款时因为找钱多与少的问题而发生了争执,吸引了正在开“超市”活动的三个中班幼儿。他们被哥哥、姐姐的活动所吸引,慢慢地挤了进来,观看并询问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哥哥姐姐告诉他们是买了东西之后钱找错了。三个中班幼儿很好奇,不断地追问,大班幼儿就将刚才付钱和找钱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并主动地与中班幼儿一起讨论,计算买了5元的东西,付了7元钱,应该找回多少钱?在大班幼儿的协助下,中班幼儿也获得了“7-5=2”的数学经验,以及购买和品尝“羊肉串”的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和哥哥姐姐交流的乐趣,掌握了计算数字和付款的经验。再比如:幼儿在玩《爱心医院》的过程中,大班的哥哥姐姐扮演医生和护士,到小班给弟弟妹妹打针,当弟弟妹妹哭闹时,哥哥姐姐热情地拿出用彩色皱纹纸自制的“糖果”,请弟弟妹妹吃,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不要哭,打针要勇敢。因为有糖吃,加之来自哥哥姐姐的安慰,他们很配合“医生”,躺在床上听从哥哥姐姐的安排,接受打针。在这过过程中,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进行有效的沟通,既为将来弟弟妹妹玩《爱心医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又丰富了他们玩《爱心医院》的经验。因此,在共享区域中,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幼儿之间不仅增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结交了新的朋友。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社会经验,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相互学习的经验。

3、传统的区域活动一般都是在班级开展,一个区域内几名幼儿在小范围内游戏,区域与区域是封闭的。幼儿局限在小小的空间中游戏,不仅材料受到限制,而且每个区域之间的幼儿不能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合作共享。比如:在“我喜欢吃的糖果”的超市活动中,小班幼儿在美工区负责用皱纹纸搓成大小、颜色不同的“糖果”,然后将“糖果”集中放在一起。中班的幼儿用彩色糖纸,按照大小、颜色将“糖果”包装好,然后把“糖果”送到“销售区”,由大班的幼儿负责在“超市”销售。幼儿彼此之间各尽其则,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通过开展合作共享游戏,能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让幼儿自主发展的理念。

  4、传统区域的设置,通常每个区域都是独立的,区域之间也是隔离的,这样封闭的区域布置,造成了幼儿双方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教师可以展开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共享。比如:在“建构区”,教师为大、中、小幼儿创设了共享“建构区”的环境,鼓励幼儿在宽敞的走廊上搭建楼房。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教师收集了每个班级大小不一、材料不同、弹性不同的积木,请幼儿自由结合,将积木堆高,搭建楼房。活动中,小班的幼儿承担送积木的任务,中班的幼儿随自己的兴趣进入区域,给大班的哥哥姐姐传递需要的材料,大班的幼儿一边讨论一边搭建楼房。有的说“我们都不高,小积木更适合我们。”有的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弹性比较大的积木,这样更不容易掉。”有的说:“我们要合作才能把楼房搭高、搭结实。”中班和小班的幼儿也参与到大班哥哥姐姐的讨论中,并积极配合哥哥姐姐搭建楼房。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商。最后,幼儿用不同材料的积木,不但搭建了不同类型楼房,而且把楼房搭的又高又结实。上述活动,由于区域之间没有进行分割,因而幼儿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效果也比较好。

二、教师以幼儿为本,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观察幼儿进区的人数、进区的次数、幼儿活动的状态、幼儿是否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游戏活动。如果幼儿参与意识强,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则说明幼儿对区域的兴趣高,如果幼儿是被动勉强的,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则说明幼儿对区域的热衷程度不高。其次教师观察幼儿眼神是专注的还是分散的,是自信的还是犹豫的,这样就能判定幼儿对活动的不同反应。再则,教师教师观察幼儿注意时间的长短,这样就能分析出幼儿对活动的喜爱情况。最后,教师观察幼儿的手势,这样能判定幼儿的态度是自信的、积极向上的,还是不赞同的、为难的等。教师做个细心的观察者,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和语言交流情况,从而有针对的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2、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查看幼儿的动作是否协调?是否准确?是否流畅?是否按照动作顺序的先后进行游戏活动?是否和同伴友好相处,愉快地游戏?同时,教师还要观察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选择材料的数量、种类和难易程度,反映了幼儿在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区域活动的环境和空间。查看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拥挤?等等。幼儿区域活动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能有效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树立先进科学意识,通过不断循环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并以积极的态度肯定幼儿,发挥共享区域活动的良好作用,不但能实现区域共享活动的价值,而且能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快乐地游戏。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