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作者:张莹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作者:张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重五中    161041

近几年,国家领导和百姓大众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很多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文件。但是,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边缘状态。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有十一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心理教师,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很多思考和建议。

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劳动力转移、新生儿减少、高离婚率等情况,老百姓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剧、家庭生活不稳定、留守和单亲儿童增多。成年人面对压力和环境的不确定时,尚且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不用说身心尚处在发育中的青少年和儿童了。

根据去年我区对4106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36.6%的学生有考试焦虑,不能安心学习,十分在乎考试成绩;21.4%的学生有抑郁情绪;18.7%的学生有自责倾向;15.2%的学生存在心理因素引发的身体症状。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负面情绪长期无法宣泄,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自杀。

近几年,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见于媒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是中小学校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在本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为什么隐身了?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了当前的局面:

1.无固定课时

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要求基层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从我在中小学实地工作的体会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课时,只是校本课。校本课是学校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不上。而据我了解,中小学基本上是没有“多余课时”的。以小学为例,除了传统的语、数、外、音、体、美、道德与法治外,综合实践、科学等科目都有课时。影响人一生幸福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课时,这实在是令人唏嘘的一件事!希望上级领导能看到中小学的现状,制定更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让心理健康课真正走入课表,走进课堂。

2.无统一教材

国内多数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教材。心理健康教师或自己买书或从网上搜集教案上课,造成了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道。同一地区、同一年级的不同学校学生,接受的是不同的心理健康课。结果就是各校心理健康课参差不齐,学生上了什么样的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

3.专业教师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因为人类心理领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心理健康教师不但要掌握大量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技能从而组织教学,还要具备为个别学生和团体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能力。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必须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且持续参加心理培训的专职教师担任,否则,可能不但帮不到学生,反而造成心理伤害。欧美很多国家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至少接受过心理学本科教育的人担任。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心理健康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或者只接受过短期培训,这是非常危险的。非专业教师一旦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不小心把心理健康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将心理辅导变成了道德说教;将学生的回答做正确或错误的评价···

4.缺乏同伴

心理健康教育在某些学校被边缘化。多数学校往往只有一个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同伴可以讨论教学和个案,总是一个人在战斗。只有在地区教研部门组织活动时,才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同伴要面对的另一个情况是,组织团体辅导的时候没有助手,只能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辅导效果大打折扣。

5.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总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当前的现状是,家校共育更多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较少涉及,家访的时候也不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参与。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是亲子关系或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业,忽视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愿承认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导致孩子在咨询室里得到心理老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理解和接纳,已经有了改变的苗头,但一回到家就又打回原形。

此外,网络媒体的夸大报道和社会大众对心理问题的误解,让很多人认为有心理问题就代表精神不正常,存在强烈的病耻感,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时,藏着掖着,不配合辅导。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没有形成合力,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个体从儿童长成青少年,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过程中,身体发育相对较快,而心理成长则相对缓慢。由于前额叶发育滞后,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行为的调控能力都比较弱。加上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有些孩子来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缺乏一方父母的养育···这些都导致孩子容易在学业、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情绪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是学习如何与自己、他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也必须被放到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抓。

三、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必修

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有成为必修课被列入课表,才能真正被重视起来,才能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齐头并进,全民族素质的提升才成为可能。

2.统一教材、统一教研

给予教研部门综合统筹心理健康教育的权利,统一购置适合本地区孩子的、可操作强的教材,使同一年段的学生能够接受同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地区集体备课和统一教研成为可能。

3.招聘师范院校心理专业毕业生

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配备心理专业的毕业生,解决心理健康教师不足和不专业的问题。

4.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首先,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对社会媒体舆论环境既敏感又易受影响。主管部门要重拳出击,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国民对心理疾病的了解和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的接纳。全社会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上的重要作用。把心理健康课、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和辅导放在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来抓。重视心理普查结果,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听取心理教师意见,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最后,家校共育要充分吸纳心理健康教师的加入,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一方面就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教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更好的和孩子沟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平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努力汇聚成一股合力,为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健康、幸福的成长而共同努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