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1337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其中的阅读环节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提升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学生要对语文课程当中的阅读环节进行足够的重视,语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并学会语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也包括学生的学习。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体特征的阅读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材料主要以教材中的文章或者课外书籍为主,阅读并不是盲目且没有计划的。小学课堂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教师专门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有方法、有目的性质的阅读,阅读的目的除了要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外,还要了解文章表达的含义以及中心思想。教师需要根据既有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制定,同時要引导学生选择优质的阅读书籍和阅读材料,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的文学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点 1.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也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当中,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从整体的水平出发,对于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地简单,高年级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在内容上那就更具深度和探究性。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得到各自的收获和情感体验。 2.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生活背景,学生在信息获得的途径和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因此个人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也大不相同。有些学生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当中对于所阅读的内容并不了解,也不懂得寻求同学的帮助,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交流。阅读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身因素之外,还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最终达到优质的阅读效果。教师应当设计小组分工合作的教学环节,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体会合作的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好朗读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朗诵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朗诵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中。低年级小学生处于年龄较小的阶段,对外界事物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因此小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往往不长,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朗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注意力的集中,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在中国古代就曾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的过程当中通过说话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学习各种写作的手法,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的形象生动,阅读也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在进行句子的写作时也可以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句子的语病问题,能够清楚地表达出学生的所思所想。除此之外,朗读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朗读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朗读的作用需要日渐的积累才可以呈现出明显的效果,学生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态度,要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语文的学习,语文的朗读在另一个方面也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有利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要重视朗读所发挥的意义和价值,学生通过朗读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作者的感情,并与之产生思想的共鸣。 三、在阅读教学中产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倡导之下,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而在如今乐学教育理念的倡导下,更加支持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找到一件热爱的事情就会发挥出自身的全部力量和热情去追寻。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学生从内心产生对阅读的渴望,才会真正地从阅读当中有所收获。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不能抱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意志逐渐消沉,并且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阶段去着手准备。在语文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测、思考并想象。教师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答案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阅读,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围绕着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思维的带动下对内容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学生带有任务和目的性的阅读,在整个阅读的环节当中情绪状态是热情并高昂的,与此同时精力和注意力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集中。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会在头脑中建构出文章内容的大体框架,便于对文章内容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在课后阶段,教师要在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以及阅读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开拓,使学生不断地具备深入研究和深度思考的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的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包括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逻辑思维。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勇于探索的习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从课程当中获得启发,便会更加热爱语文阅读课程。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师要制定具体教学目标 教师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当中,首先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一主线的指导之下,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解析以及理解的过程当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效应及兴趣,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回应教师,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才会在愉悦活泼的氛围下进行。与此同时,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2.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采用,也会影响课堂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优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教师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讲授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并且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要进行学习补充。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接受程度,并使导入的内容尽可能地贴近本节课所要学到的新知识。如果采取与语文课程当中无关的导入,学生的关注点就会被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从而注意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集中,语文课堂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在导入完成后,进入正式的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文章进行朗诵,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当中可以指出这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字或词的错误。并对学生进行提問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由浅入深以及循序渐进地对所阅读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最后要记得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文章内容的印象。 3.选择优质的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选择与课文内容之间有联系的阅读内容。阅读的相关内容要和语文课堂中应该学的新知识有联系,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对阅读内容的接受程度。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进行阅读内容的选择,并使阅读内容尽可能地贴近本节课所要学到的新知识。如果采取与语文课程当中无关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关注点就会被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从而注意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集中,语文课堂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阅读内容的选择首先要与语文课堂当中所要学的新知识相呼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以及润色,从而使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符合教学目标,并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语文课堂的情境之中。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考虑知识的具体特点、文章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的所需时间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等。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具有针对性,针对较为简单以及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阅读材料;针对一些难以理解、难以把握的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少选一些。 4.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配合,教师要明确阅读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主动阅读文章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沉浸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所收获。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全和自由,尽可能地减少外界因素的打扰。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在阅读当中获得乐趣并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重视结果,在阅读活动中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文章的意思即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要适当增加阅读的难度,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之上也要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作用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发展,学生置身于阅读的情境当中,在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的情况下,整体的理解也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情。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理解,便可以激发他们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体会阅读的魅力。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生活,在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阅读教学要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从而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既有逻辑性也有顺序性。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去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借助多媒体来创设阅读的情境,借助于视频、音频、图画等媒介。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感官体验,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阅读情境之中,教师也可以把音乐与阅读的内容结合起来,在音乐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且通俗易懂以及小学生较为熟悉的,这种新颖且独特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跟随音乐的韵律节奏,把文章的内容唱出来,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更加牢固。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感知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对所阅读的内容在记忆以及理解上都会得到提高。在传统印象当中对于阅读的学习,大多是枯燥乏味的,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时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对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以及阅读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不是特别了解。而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借助于故事、图画、视频、音频等媒介以及手段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在其中的环境当中。在这种情境以及环境的熏陶以及感染下,学生的内心情感以及内心活动都会得到丰富与发展,尽可能地接近诗人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对小学古诗《静夜思》的教学活动当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诗歌情境的导入。在朗诵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脑海里也会想象出更多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引起情感共鸣,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学生们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缺乏兴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内容缺乏兴趣,学习的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的教师在教授有关课文阅读教学内容时,只是进行单纯的、逐字的讲解以及翻译。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都过于单一,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而趣味性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切身处地地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好奇心与动力的驱使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索。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当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朗诵,之后对其进行翻译。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被认可和接受,被时代所淘汰。而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阅读情境当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和句子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过程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地去进行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既包括课上的学习,也包括课下的练习和准备,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应当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态度下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金叶《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分析》,《新课程》2022年第13期。 [2] 崔淑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新课程》2022年第13期。 [3] 汪竹芳《立足文体,多元联系,习得阅读策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阅读》2022年第1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