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作者:王涛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作者:王涛


                        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642300

       摘要:中职学生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既影响“教与学”双边质量,又影响学校教学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探求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已成为做好现阶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必须把握的关键点和着力处。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现阶段,中职学生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既影响“教与学”双边质量,又影响学校教学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研究中职学生在单一维度的普职分流、学习目标的硬性转向、显性或隐性的职教歧视、相对复杂的家庭环境、能力本位的专业学习、兜底教育的特殊群体等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求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已成为做好现阶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必须把握的关键点和着力处。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定位困难,目标迷茫。中职学生面临着诸多“尖锐”问题需要回答而又无力准确回答,如:我是谁?我是真的不行吗?我要走向哪里?我与普高学生的区别在何处?就业似乎还很遥远,也并非燃眉之急,我为什么急着要学专业?我的优势在哪里?到底哪个专业好,为什么好?我的专业选正确了吗?我选择的这个专业与我将来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关系?纠结迷茫于这类问题的答案,导致很多中职学生无法自我定位,难寻人生方向,从而在学习目标上显得无所适从、游移不定、缥缈空泛,甚至出现“无目标”学生。

  1.自卑厌学,逃避现实。缺乏学习兴趣,精神萎靡不振,学习动机弱化,记忆效率下降,成绩不断下滑;对未来思考“缺失”,对现实“事不关己”,处于“悬挂”状态;手机依赖强烈,上网成瘾,追星、早恋现象普遍;寻求物质攀比和社会交往来“证明”自己;或“灰色”情绪浓厚,师生关系漠然消极,游离或半游离于家庭之外,自我闭锁。

  2.焦虑压抑,心理逆反。心理压力大,应对挫折能力差,容易出现莫名焦躁、压抑、反应过度等浅性心理负向情绪;部分学生食欲不振,易失眠,出现神经衰弱、思维迟缓等症状,甚至导致自残、抑郁、自闭、狂躁等深度心理问题。

  3.行为对抗,言行极端。少数学生性格孤僻,态度专横,“成人感”强烈,出现吸烟、喝酒、攻击行为和不良社会交往,我行我素;部分学生对外界缺乏信任感,表现出沟通困难甚至对抗,自我中心;违背校规校纪、语言暴力、校园欺凌并非小概率事件;极少数学生自控力差,反应过激,极易越界导致违法事件。

  4.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对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自身境遇等关注度低;难以建立明确的兴趣点;言行散漫,无竞争意识,处于“无所谓、发呆、听天由命”等自我放弃状态。此类心理问题看似无涉安全,因而极易被教师当作“次要问题”而忽略或听之任之,实则具有很强“感染力”,在整体上“拉低”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措施

  1.设立“普职心理过渡期”,扎实有效开展过渡期心理健康教育。以分数为主要依据的普职分流,导致学生目标“被转向”。这个转向过程在时间维度上是在确定“中考分数”的那一刻“瞬时”发生的,但在学生心理维度上却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衔接点上,现今中职学校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半学期,32学时,占公共基础课课时的3%。事实表明,这种“点状”安排过于“简洁”。应在中职专业教育起点阶段,明确且规范地设立一个“普职心理过渡”教育引导期,时间至少在1年以上并向后续专业教育有机延伸,进一步丰富过渡期课程资源和实现途径。在过渡期内,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未来,了解、热爱所学专业,关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所学专业对应专业群和行业的发展,最终落实到把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与祖国繁荣昌盛结合起来,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为了未来珍惜现在,自觉提升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和深造做好准备。在心理过渡期内,给学生普职融通空间、专业选择空间和心理发泄空间,让学生群体从“暴风骤雨”向“风平浪静”自由转换,从而使他们真正落地并找到全新生长点。对这个过程的忽略或弱化将导致整个职业教育“仓促上阵”,第一粒纽扣扣不准,后期所有教育活动都将出现“褶皱”和“错位”。

  2.强化发展性心理辅导,由聚焦少数“矫正”转为关注多数“发展”。现实中,对障碍性心理的关注更容易被看成是“当务之急”,有限资源和工作精力往往集中于学生严重情绪危机、早期精神障碍、各种神经症的辨识和处置环节,对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性心理辅导重视不够、开展不足、措施有限。遵循中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紧扣“发展”这个根本,把握“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全面发展”这两个育人主阵地,结合中职教育特殊背景,把发展性心理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各个层面,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好学多问肯钻研、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誠实守信有担当、自强自律健身心等积极向上、阳光正向的健康个性和心理品质,使“懵懂”的中职学生真正成长为“生涯规划清晰、专业目标明确、工匠精神牢固、敢于挑战自我”的高技能人才,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同时,因材施教,兼顾少数和个别学生心理特殊问题辅导与矫正,一对一消除“点状”问题,确保点面结合。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环境育人。学生时刻生活在校园中,校园正能量的影响潜移默化,熏陶细腻无声,积极、强大的校园正能量不仅能削弱甚至铲除不良情绪产生的土壤,而且是根除诸多心理健康“病灶”之良药。校园正能量通过丰富、立体、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中国梦引领下,用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垒高学生精神区位和人生目标。把专业建设、专业学习与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立体有机融合,用生机勃勃的方式直观呈现,使职业梦想在校园“暗香浮动”。深度展示本地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文化,引导学生立足专业、立志产业、热爱家乡,既蓄积仰望星空的力量,又担起脚踏实地的作为。

  4.建强中职专业,使“类型教育”深入人心。让学生带着微笑走进职教校园,像“自由恋爱”一样热爱职教并最终“嫁给职教”,唯一正确途径就是以专业为抓手,树立与“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能力本位”育人理念,与时俱进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把可感知、可触见的专业建设、产业发展和职业理想用发展性心理辅导方式在学生身心“系稳扎牢”,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上“充实起来、活跃起来、闪亮起来”,使每一个人都找到舞台和位置。同时,专业的强大带动学校的强大,学校的强大又为学生人格尊严、心理归属和职业荣誉提供了“高亮度”依托,从而使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见光而散”、迎刃而解。这个良性循环的构建将是“十四五”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5.构建“三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合力提升现阶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当前,中职教育正处于“过坡爬坎”的加速发展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学校层面高度重视,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流,建强建亮专业,完善心理辅导硬件,建强教师队伍,在校园内部形成强大正能量气场。社会层面高位导航,使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职教歧视观念“入土为安”,真正弘扬起强大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家庭层面配套跟进,转换观念,信任学校,相信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中职学生出色出彩。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