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初中体育“双减”模式构建研究--作者:代海阳

初中体育“双减”模式构建研究--作者:代海阳


                                四川省蓬安县第二中学                   637800

 

  摘要:“双减”教育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应当全面回归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理念,增设课后服务兴趣小组活动,真正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于此,以“双减”落实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将初中体育教学置于大的教育背景之下,使文化建设成为构建初中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以体育文化之精神内核给予学生思想精神上的滋润,让体育文化赋能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体育文化建设;初中体育;“双减”教育;应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创造力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学校作为广大师生的知识加油站和精神港湾,应如何重新认识体育文化?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可否从中汲取营养呢?基于此,体育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双减”模式构建,应当扎实推进“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严格落实各级“五项管理”要求,培养学生各种体育技能,同时用体育文化进行内涵滋养,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提升身体素质,从体育文化中获得精神升华。

  一、“双减”教育政策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各地纷纷出台“双减”落地政策。“双减”之后学生可以做什么?体育正在很多地方成为答案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双减”下的教育,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健全人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并锤炼意志?教师需优化学校体育教学供给,促“双减”高质量落地。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举措为背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双减”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拥有健康的体魄。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对抗性和强度,让体育教学更有趣、更有料、更具个性化。初中体育是筑牢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有所回归,所以当前与未来的体育教学,需要继续不断发力,为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打好基础。

  二、体育文化建设基本概念简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者、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提出:促进和平、促进公平、促进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他认为运动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模式,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发展。体育文化建设历来是我国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深入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2012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刘鹏提出,体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其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影响巨大,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参加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可以提升我国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其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黄金时期,渗透体育文化知识,可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知识的重要性,其对于学生良好体育学习观的锻炼有着重要帮助。

  三、初中体育“双减”模式构建

  (一)基于学校体育文化实际构建

  正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每一所学校也都有其文化历史传承,而学校体育课程同样如此。因此,基于学校体育文化实际,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初中体育文化建设,力求尽可能地挖掘并传承其体育文化内核,依据文化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实际体验。例如,依据学校文化进行体育课程开发,同时根据学校文化进行总体构建,做好文化资源开发与体育文化建设二者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从而不断拓展文化传承与现实发展。进一步立足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契机,在构建初中体育文化建设上,应当用文化内核嵌入课程构建,比如将其文化精神落实在课程活动、课程宣传语、课程评价等之上,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感受其文化带来的精神升华。还可以在体育课上播放学校文化宣传片,集思广益引导学生一起参与构建体育课程,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上不断感受到体育文化精神带来的滋养。如此一来,学校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断从心智、思想精神、思想品德等之上给予熏陶,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文化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将文化内核嵌入到初中体育课程的方方面面,而且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还得到了优质的体育课程体验,在体育课程中拥抱健康,还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精神启迪。由此,“双减”教育目标得以落实,且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得到了保障。同时实现减负、增效、提质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二)拓展体育文化实施载体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做好体育文化建设专业化引领;加强学情分析,尊重学生差异,指导初中体育教师制定文化建设计划;设置分层教学方案、特色作业,以落实“双减”教育不断提质增效初衷。因此,拓展体育文化实施载体,通过各种手段在体育课堂上布置文化氛围,比如在课堂内布置体育文化环境,运用各种手段营造体育文化建设氛围。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宣传片,让学生陶醉在盛大的体育赛事与体育活动之中,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与震撼感;使用电子白板设置一些有关体育的问答题,让学生在课上积极思考,并且在互动中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挖掘各种有利于滲透与落实体育文化建设的资源与方案,积极导入并点燃学生参与体育并汲取体育文化力量的信心。另外,学校持续强化宣传主阵地,一方面,让初中体育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发现者、记录者、创造者、传播者,除了专业训练之外,学校的各级各类体育课程也为学生提供挥洒汗水、强身健体的平台;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各类体育节、运动会、足球、篮球、跳绳比赛等,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鼓励师生走向操场,师生同跑,跑出健康体魄,跑出体育文化带来的精气神。由此,尽可能地拓展体育文化建设载体,并且营造多样化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文化建设与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培养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三)深入诠释体育文化精神内核

  “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对标各级出台的文件精神,通过组织学习、会议部署、教学研讨等方面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抓细节、补缺口,打造五育并举“四个3”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明确学校当前体育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展现体育教育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对于自身知识素养、人格魅力提升的作用与价值。因此,以双减模式构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旨在推进体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让每一位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校将体育课程提升到更高的教育公共课程体系位置。因此,以“双减”教育基础为统筹引领,探寻一条体育文化育人道路,制定“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课程具体方案,让学生体验到“双减”教育系统下实实在在的体育文化氛围。

   (四)开展系列体育文化活动

  正如《体育之研究》中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身健体是初中体育的必修课。因此,从双减下的初中体育课程看,以体育文化建设为基础,学校以校園体育活动为载体,整合创新多种实践形式,为学生搭建起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焕发青春光彩,感受到各个体育活动带来的文化氛围,并从中汲取文化力量,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要求,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充分展示了学生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为此,学校方面可定期组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文化节等,渗透各类体育文化,以体育各类活动强化体育文化渗透效果。例如,开展寓教于乐的体育综合竞技赛事,让学生一起参与设计赛事,并且一起构思体育活动的前后大小环节。在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认知不能只是局限于体育之上,还需要适当进行延伸,要将体育与德育、美育等多个学科有机融合在一起,延伸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以充分展现体育这门课程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但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示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而且更激发了学生的生活激情、学习热情和丰富想象力。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现一个个内涵丰富的体育文化核心内涵。如此一来,上述体育活动,不仅始终将体育“双减”包含在内,而且更在“双减”教育的引领下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空间和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从而不断感受到体育文化内涵,落实体育文化建设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双减”模式构建,以“双减”教育目标为基本前提,以积极建设体育文化系列活动为基本载体,怀揣坚毅笃定的信念、锐意进取的勇气和奉献爱生的精神,通过系列课程、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在体育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更在文化活动中享受到高品质的课程体验,并不断加强身体锻炼,真正让“双减”教育变得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郭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体育快乐课堂构建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21(84):118-120.

  [2]梁明勇.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校园体育文化[J].中学教学参考,2021(30):29-30.

  [3]余亚琴.初中体育短跑训练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1(27):88-9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