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摘要: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课文为例子,挖掘有利于知识拓展的“衔接点”,点点积累,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好词与佳句;简介和背景;兴趣和疑问;类文及对比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不少于40 万字,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总阅读量不得少于150万字。然而据统计,小学六个年级课本中的课文总字数不足20万字,小学150万字的阅读量从何而来?可见,课外阅读的拓展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学生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在教学中从教材入手,学好“例子”,挖掘“例子”中有利于知识拓展的“链接点”,把小学语文课内、课外的阅读有效衔接起来,从而将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 一、惯用好词和佳句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好语文自然要重视字、词、句的构建,所以,我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课内外的好词佳句。例如写四季的词句,写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的词句,再如优美的比喻句、排比句等等,学生们在举一反三中积累、运用这些好词佳句,阅读就自然而然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词句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常用简介和背景 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这就成为我们由课内走向课外的一个衔接点。 例如学习《走月亮》时,有学生汇报了关于作者吴然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获奖情况;有学生交流了“走月亮”是江浙一带的一种风俗,是妇女们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结队而游”,以祛除坏运气,祈求美好的生活;还有学生分享了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称为“走三桥”的习俗。 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汇报了作者李元兴的生平、籍贯、代表作品等简介,还摘抄了邱少云的生平、英雄事迹,更有学生探寻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 这些作者简介和背景资料的搜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的理解,而且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内外阅读就巧妙地衔接在一起。 三、巧用兴趣和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鼓励学生就文章中自己感兴趣、有疑问的内容去查阅资料,广泛阅读。 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有同学读到“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还由于它的住宅”,就特别想知道蟋蟀是怎么发出悦耳的鸣声?她就去看了《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蟋蟀能发出鸣声是蟋蟀利用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发出的。蟋蟀通过鸣声的不同音调、频率表达不同意思。 又如学习《开国大典》时,有同学质疑为什么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经过查阅资料,他知道了五十四门大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二十八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而且开国大典少了两个民族分别是珞巴族和基诺族。1965年中国唯一一个拥有2000多个人的洛巴族被鉴定出来,而基诺族在1979年6月被官方承认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 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样的一个个兴趣、一个个质疑引领着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阅读面和阅读量都在发生变化,课内外阅读又一次有效的衔接起来,量变必会促成质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 四、善用类文与对比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活动中,我把课文当“引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类似的文章,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上学到的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报纸、杂志,通过“类文”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例如学习五上第六单元时,单元主题“舐犊情深”,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主要感受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围绕主题,我推荐了《孟母三迁》《曾子杀猪》《背影》,学生更是在课外书、报纸、杂志上搜集、摘抄了很多关于赞美母爱、父爱的词语、诗句、文章。通过阅读,学生不但巩固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形象的阅读能力,而且理解了父爱母爱的无私,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懂得了感恩,真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然,阅读延伸还可以是读整本书。例如学《普罗米修斯》,学生就读《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感受神话的神奇;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就读整本书。这自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这正是遵循了新课标“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的要求。 在大量阅读实践中,有些同学会发现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作者写出来,因他们观察的视角不一样,写法不一样,表达地情感也有差异,于是,对比阅读就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由课内走向课外的延伸点。 例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感受到的是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再读高适《别董大》,我们却能读出高适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的情谊;我们还能从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感受到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感情豪放激昂,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是分别,通过对比,却显示出不一样的情怀,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总结归类,开阔了视野,而且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学生们在阅读中不断与各位作家交流,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把课内外阅读有效的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