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坡县龙合镇中心小学 533902
大观念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载体,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本质至关重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从数学内容的整体性、学生学习的整体性以及数学素养发展的整体性出发,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从而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教学效益,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围绕“大观念”、“大任务”展开。“大观念”、“大任务”是理解、实施新课标的重中之重。 一、将学生的认知经验串联起来 学习是有连续性的,所有知识和认知的建立都是在某些已有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需要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概念,这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征,利用教材中知识的系统性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起连续性的认知经验。以“多边形面积”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剪裁、拼接的方式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抓住规律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就要思考如何才能将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使他们想出剪裁、拼接的方法。其实,只要翻开教材前面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这样的思想早在之前的习题中就已经出现,比如,让学生用画面中的七巧板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再平移其中的一块,成为正方形。如果教师能在之前的教学中就渗透整体教学的思想,此时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就拥有了认知基础。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的设计都别出心裁,只要教师运用大观念的意识来深入研磨教材,一定能得到多样的教学思路。 二、将多种数学元素相联结 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横向、纵向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认知和知识基础呈螺旋性上升。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知识点,明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例如,“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意义,为学会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将除法、乘法、平均分以及减法之间构建起联系,将这些基本的数学元素相联结。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题目:现在有 6 个小朋友,每 2 个人吃 1 块蛋糕,一共需要几块蛋糕?先让学生用一张圆形的纸片裁剪,让学生裁成相同大小的3份,渗透平均分的概念。用减法计算,则可以列出算式:6-2-2-2,可以看出总共将蛋糕分了3次。而这同时又会让学生联想到除法,直接用6÷2也能得出结果。教师还可以将小数、分数、百分数、倍数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梳理出来,逐渐深入,使学生的知识认知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如此才能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与意义。 三、设计创造性任务 关于面积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阶段层次,将区域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让学生了解三个基本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第二个阶段是让学生了解更大的单位面积,也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分段编排,使学生逐步掌握并将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根据数学大观念进行课堂任务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验进行知识迁移和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认识公顷”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在初学习面积时,是怎样进行面积的测量的呢?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出数学大观念:我们可以用小正方形的面积来测量更大的区域面积,或者说,用一个小面来量一个大面。而这些小“面”就是单位。紧接着,让学生们回想一下自己所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大小。接下来是“创造单位”的部分。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看一幅风景名胜的地图,并提问:如果我们仍旧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表示面积,你们怎么看?老师提出任务:进行大面积地测量时,应该选择大单位,那么更大面积的单位有哪些呢?你们能否自己进行制作呢?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同学们尝试用画图以及文字的方式来进行新单位的创造。老师分别选择3个边长为2米,10米,100米的方形区域,进行多边互动。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要给予鼓励,比如:你们真棒,那你们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吗?学生便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方两米、平方十米、平方千米……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在原有单位上加上平方。老师接着说:事实上,有些学生发明的单位,就有些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单位,你们知道是哪些吗?学生回答:平方百米,平方千米。教师对于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你们说得对,就是平方百米,它也叫公顷。那请问每公顷的面积是多少?上面的教学表明,新的观念不需要老师去“教出来”,而是可以从老的知识中“生长出来”。这种教学具有整体教学的格局与视野:借助数学大观念为核心的驱动任务,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文本转化为动态的知识生成,充分展现了区域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基于大观念的视角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已经成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教师要掌握大观念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重新制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