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 636400 “先学后教再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每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学放在了教学过程的首位,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正如恩格斯说的:“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去教学生探索、创新”。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目的。这是现代教育改革,尤其是教学方式改革的课题,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创新实践的研究课题。 所谓“先学后教再练”,就是说把一堂课分为三个部分:“学”、“教”、“练”。其中,“学”、“练”的主体都是学生,教师只在“教”的过程当中起一个点拨、引导、释疑的作用。这个教学模式完全还原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人公身份,符合了当前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从“学”的角度看,先学就是在教师没有教之前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是“先学后教”模式的出发点、立足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不同,这一区别在于前者由学生无序学习,后者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要求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教学步骤,它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围绕着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完成学习任务,并有独立、创新的学习成果;在这一阶段,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是没事可做,而是应把“教”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富有启发性,把精力放在“导”的作用上。充分有效的“引导”是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要做到“导”得合理,“导”得深入,“导”得科学,“导”得有效。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确立都离不开那里的教师和那里的学生。先学的过程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认真备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从“教”的角度来看,后教不等于不教。教师的观念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有创新精神极其重要的。因此,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转变就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很难谈得上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没有以改革和创新为指导的教学观念,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无用的。在科学日益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就是从这一点出发的。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只有在时代发展要求这一前提下,用不断创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才能有新的突破,新的业绩。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借鉴,整合,推陈出新的过程。现实告诉我们,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过程中,总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抵触的。“先学后教”的模式也是这样,教师是否能很快接受,学生能不能适应,如何实际操作等等。传统的讲析仍被我们所运用,认为“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责任。教在前,学在后,在教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获,并认为这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捷径。重视“传、授”,强调教的作用,持有这种观念的教师仍然很多。但是用现代教育的眼光来看,持有这种旧的观念,实际上是保守的,是没有创新意识的表现。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而也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重新评估“教与学”的双边作用,辨证地认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边位置,才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从“练”的角度看,再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因此,教师所选择的练习题必须是兼顾基础性知识与略带难度的。基础性的练习题应多抽学困生起来回答,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带有难度的题则可以先抽中等生起来回答,再让好成绩起来回答,先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进而教师进行点拨,尽可能让问题的答案由学生自己回答出来。 “先学后教再练”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学”放在第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研究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如何“学”即“自学”,学什么?那么,如何实践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呢? 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自学是获取学习主动权的重要途径。因为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创新意志;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增强求知欲,进而增加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强调学生的自学,必须有符合学生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在完成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一靠坚韧的意志,二靠科学的方法。学会自我感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形成再学习的能力。经验告诉我们,教人方法比教人知识更重要,有序比无序更有效。当学生尝到自学甜头之时,便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具备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时,我们的“教”就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先学”的目标,为“后教”的深化铺平了道路。 “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生先学为出发点,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生能否排除干扰,专注的学,深入的思考则是这一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总之,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实,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