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00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独立性又存联系,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可以有效整合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由此我们构建了“媒体激趣——自主识字——巩固运用——拓展延伸”学生个性化识字教学模式,以《四季》的识字教学为例: (1)媒体激趣: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四季图片,学生容易接受记忆具体形象的事物,对生动的形象和活泼丰富的想像充满兴趣。 (2)自主识字:学生识字的兴趣被激发后,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些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识记的方法。 (3)巩固运用:学生识字以后,为加深学生的记忆,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 (4)拓展延伸:学生认识了生字后,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 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融“自主”与“创新”为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定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达到知识及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步增长。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构建了“媒体展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拓展延伸”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创设情景——呈现目标——启发指导——激励求新;学生是:进入情景——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反馈。以《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 (1)媒体展示:在课堂上创设“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样一个情境,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 (2)情境教学:打开“质疑问难”窗口,再请学生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对疑问进行归纳整理,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组织教学。然后询问学生: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可以采用朗读课文,上网查找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目标明确,学有所向,学有所法。 (3)自主学习:教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导探究,以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 (4)拓展延伸: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你想更多地了解西沙群岛吗?课后让学生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的资料。 三、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作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开发和应用,形成了一种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依据问题进行个性化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优化了作文教学结构,促进了师生创新精神的发扬。为此我们构建了“媒体展示——自主习作——媒体评改——上传保存”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找春天》教学为例: (1)媒体展示: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春天优美的图、动画,配以优美的音乐,接着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用一个词、一句话写下来。 (2)自主习作:课堂中老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巧的小手敲击着键盘,记录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3)媒体评改: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将一些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习作或病文加以出示,让学生欣赏评改,不断采取重放、关键处定格、放大或缩小等技术手段,指导学生欣赏体会、讨论修改等。 (4)上传保存:最后学生根据共同的例文评改,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定稿后让学生存盘并上传给教师,形成班级“习作集锦”。 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和渠道。 总而言之,个性化学习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促进人的身心和个体需要的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