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婷 吉林省延吉市第一高级中学 133000
刘亚男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1337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被应用于一线教学中。思政教育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高中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高中历史教师要提起重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课程知识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促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历史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政教育;实践研究 在新时代环境下,國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思政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将其引进至学科教学中,能够培育出思想积极健康、能力卓业出群的优质人才。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史实,存在诸多积极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素材。高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启发学生感受历史理论对正确认识历史现象与分析历史规律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应用历史理论多角度理解历史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能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着眼历史教材内容,整合思政教育元素 在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着眼历史教材,整合思政教育元素。首先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能够促使历史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教学最优化,教师要立足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教学需求等,合理整合知识体系,促使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高中历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思想意识,教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引导学生从合适的角度认识历史与解释历史。其次,提炼思政元素。教师要准确把握教育时机,提炼思政元素,关注育人生成性。比如教师可从历史文明成果中提炼出文化自信元素,我国历史发展悠久,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在地域文化、文学艺术、中医药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智慧结晶,教师要注重从文化传承与发展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让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背后原因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在感受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再比如教师可从时空结合角度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追寻,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与人类名誉息息相关,促使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带来诸多环境污染问题,教师要呼吁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促进思政教育渗透 教师要注重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首先,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做好准备工作,合理预设教学活动。备教材、备学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结合课堂基本情况做好预案。针对教材内容,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程的重难点与新课改要求,把握好不同教学内容,促使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与兴趣特点等,促使思政元素的融入更加合理、有效,促使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其次,课中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全面参与自主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机会,促使学生对历史材料形成自己的认识,熟练应用基本技能贯通基础知识。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要注重不断吸收新方法与新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最后,课后巩固环节。课后复习是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不同于理科课后训练,历史课后训练更注重应用历史材料辅助学生学习,深化学生对史实的理解,提升学生历史思维水平。在课后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教师,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深切感受历史,在思政元素熏陶下将其内化于心。比如学生可参与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了解历史遗迹与历史故事,在课外实践中将道德认知外化于行,实现综合素质发展。 三、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多样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与思政育人效果,构建出高校课堂。对此,教师要注重积极探索新颖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灵活应用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此提升历史思政教育的效果。对此,教师可选择以下教学方法:一是线上线下教学,教师要熟练应用多种新媒体软件,更好地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线上,教师要注重设置多样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关注;在线下,教师要注重结合新教育理念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微课视频教学。微课视频有着时间短、内容精简的特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诸多爱国人物与光荣事迹,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人物进行视频讲解,比如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宋朝的抗金英雄岳飞等,讲解他们为了捍卫国土所付出的艰辛;再比如和平年代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与医生等,在视频中讲解他们的爱国情怀。微课视频的吸引力较强,让学生在了解各位爱国人士的先进事迹的同时,增强内心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三是研学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等,实现对历史课堂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在参与中塑造高尚人格,增强学生见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将思政教育渗透至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历史课堂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在高中阶段做好充分的育人工作。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挖掘历史教材中隐藏的思政元素,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与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雯妮,刘宝军.高中历史新教材备课思路探析——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2):017. [2]徐赐成.高中历史教科书与学科素养培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35(03):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