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吴 静 133700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罗明越 133700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体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音乐具有洗涤心灵、陶冶情操的功效。通过紧跟新课程变化,教师能够围绕小学学段学生需求,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先进教学方式、方法与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音乐素养。本文阐述新课标的变化,探讨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伴随新课改日渐深入,教师教学观念、教学重点、教学形式也需要做出改变。小学生处于人格塑造、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转变音乐教学理念,教师能够结合学生音乐素养发展需求,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主动化身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创造良好的音乐感知、体验、理解和评价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增强其音乐欣赏和实践体验,提升其艺术审美素养与表现能力。 一、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1.重视音乐体验与实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增加实践性强的音乐活动。从年龄角度看,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健全,情绪不够稳定,好动性强,十分关注外界变化,学习专注程度不高。但是,相较于理性思维能力,小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所以,教师要从触动学生情感入手,增强其音乐教学的体验性和实践性。 2.合理划分课程学段。基于中小学生发展程度和身心差异,新课标详细划分了四个学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鲜明个性特点,合理规划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在了解不同学段特征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应围绕学生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重视过程性音乐评价。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重视音乐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技能展示和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同时,在评价环节,教师不应设置限定的水平等级,避免音乐评价趋向于分数评价。 二、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转变固定教学理念,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为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改变固定教学观念,通过注重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和谐交流、有效沟通的平台。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将合作学习、探究教学、自主学习、智慧教学融入音乐课堂中,发挥多元教学模式的融合价值,创建轻松、欢乐的音乐课堂,点燃学生自由学习音乐的火苗,使其积极与师生互动,在聆听音乐中产生良好审美认知,提高音乐理解、表现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一课教学中,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幸福拍手歌》作为课堂导入片段,组织大家自由选取拍手、拍腿、跺脚等打拍子方式,体会拍手歌的音乐节奏。接下来,教师可采用图谱结合的方式,呈现《快乐的孩子爱唱歌》旋律,标记节奏变化和高低音,让学生轻松理解不同段落的旋律变化。在开展旋律教学的同时,教师可结合大家的艺术表现需求,开展自由编创舞蹈活动,让大家根据歌曲节奏的律动,运用舞蹈动作展示音乐节奏,表达愉悦的心情,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节奏演唱和舞蹈编创环节,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性格特点,小组合作表演,让大家自由编创不同类型的舞蹈动作,最后以唱跳结合的方式,展示音乐练习和舞蹈动作创作成果。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能够增强音乐教学感染力,又能够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升其音乐素养与创新能力。 2.组织合唱练习活动,增强音乐审美体验。合唱练习需要教师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让学生磨合不同声部,使其合唱练习中感受分工协作带来的快乐,产生积极的音乐情感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表现,还应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开展合唱练习活动,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力。以《铃儿响叮当》一课教学为例,在开展新授课活动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齐唱歌曲,再播放合唱版的视频,让学生对比齐唱与合唱的不同,挑选出最好听的一种演绎方式。在轻松的互动和讨论氛围中,学生认识到合唱小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产生了学习合唱和挑战原唱的兴趣。然后,教师设计了分声部练习活动,让男女同学以分组的方式,了解合唱模式与声部内容,并组织大家一边练习,一边以合唱的形式磨合,在反复的修改和调整中,提高合唱演绎水平。其中,根据学生配合的不足,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优秀合唱作品的片段,让各个小组聆听中寻找不足,冲击学生的听觉,激发班级成员的竞争热情,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强其音乐审美体验。 3.运用情感牵引评价,增强学生实践领悟。音乐是一门来源于内心情感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应采用人文性、情感性评价方式,加深学生對音乐实践的感悟。首先,尊重学生练习全过程。仍以《铃儿响叮当》教学为例,在学生独唱或分组演唱曲谱前,教师可邀请其表达聆听和欣赏的感受,运用微笑的表情和期待的目光,支持学生,并采用轻摇头的范式,暗示学生补充观点,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十分委婉,更容易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其配合教学的程度。其次,运用富有情感的评价语言,触动学生的情感、感动学生心灵,做到以情促评。对不同学生的合唱表现,教师可针对性地给予语言评价,面对出现进步的学生,给予赏识的目光与肢体动作肯定,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你的想象力很棒”的积极评价。在情感化的评价氛围下,学生既能够自由发展特长和个性,又能够对音乐产生深入的感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教学,关乎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与音乐教师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应深入分析新课程出现的变化,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通过丰富音乐教学形式、组织合唱练习活动、运用情感牵引评价,激发学生聆听、欣赏、演唱和表演音乐的兴趣,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中,感悟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培养其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天妍.领悟新课标,贯彻新理念——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545-546. [2]罗艺.试论新课标下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2020,17(21):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