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变废为宝”环保理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苏洲

“变废为宝”环保理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苏洲


        四川省剑阁县剑门中学校    628300

 

【摘要】“变废为宝”环保理念,是赋予废品二次生命,最大化发挥废品的价值和作用,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环保理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保护美的能力,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变废为宝”环保理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变废为宝;环保理念;中学美术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现代教育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现代教育更加注重质的提升。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产业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当代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财富的追求,越来越高。但是,受工业发展的影响,大多数地区的环境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部分地区工业污染甚至威胁到了当地区域人们的生存环境。基于此,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中学课程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美育,这一内容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促进自身鉴赏能力、发现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美”的保护,并将其付诸实践。

1.“变废为宝”环保理念下中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

1.1 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多元智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在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学生创作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眼、手间的协调能力,就必须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美术内容下,启发思想,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1]。例如,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以“变废为宝”为课程主题,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有那么些物品是没有用处的,有那么些物品是被当做垃圾遗弃的,利用自己的创新,将这些没有用处、视为垃圾的物品进行美术创造,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更具有艺术性。

譬如,在关于“瓦楞纸DIY”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教授了学生如何使用美术工具,如剪刀、刻刀等,教授了学生如何绘制草稿,如何根据草稿,利用美术工具对瓦楞纸进行剪裁和镂刻。之后,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教师教授的方法,运用现有的工具和瓦楞纸,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生活中一些没有用处的“废品”,自制美术作品,丰富教室的陈设,美化教室的学习环境。有着学生可利用一些塑料瓶,通过瓦楞纸的装饰,再加上自己的剪裁,从而创造出新的美术作品,如笔筒、文具筒等。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不仅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2]

1.2 开展小组合作模式,引发学生创作

在中学学习阶段,一个人独自学习,虽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而小组合作模式,能在确保学生自主能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下,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启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此,在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作用,以组为单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3]。例如,在关于“瓶瓶罐罐的华丽变身”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科学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废弃的瓶瓶罐罐为主要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要求制作的美术作品要有一定的美术意义,如作品表达了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意思;作品表达了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意思;作品表达了和谐发展的意思等等,要明确作品主题。之后,让小组的学生合理分工,将装饰、剪裁、拼贴、绘画等部分,分给不同的人进行完成,最后完成作品的组装。如此一来,不仅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性,还能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各个小组的作品完成后,让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解作品的意义。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更好的渗透环保理念。

1.3 丰富创作场所,激发学生的创作

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要求学生在教室内进行创作,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力[4]。为此,美术教师要打破教学空间限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体会不同的景色,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例如,在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的操场上,寻找遗落在操场上的瓶瓶罐罐,并利用现有的美术工具,如剪刀、刻刀、瓦楞纸等等,重新修饰这些瓶瓶罐罐,利用瓶瓶罐罐的储物功能,充分赋予其使用价值。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总结,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废品,如何将废品进行艺术创造,利用美术赋予其新的“生命”,是自身美术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变废为宝,不仅能展示自己的美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保护环境,减少废品量,避免垃圾污染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环保意识的渗透,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迎久. 中学美术设计课中渗透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的教学探究[J]. 环境工程,2022,40(10):后插54.

[2] 廖桂华. 同在蓝天下环境共珍惜--浅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6):231-231.

[3] 李慧芳. 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回收材料的运用探析——以《泥土的味道》一课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2(4):166-167.

[4] 黄芙英. 和孩子们谈一谈"废品画画" ——可回收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科学大观园,2022(14):60-61.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