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第十二中学 潘玉杰 133000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 郭树艳 133700 摘要: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普遍存在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初中生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教育,那么初中生的一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坚持“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是教师管理好班级的核心,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以生为本”理念深入探究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有效性与实效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以期从根本上突破现阶段初中班级管理的困境,真正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以生为本理念;初中;班级管理;新思路 班级是初中学校内最基础的组织单位之一,同时也是所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尤其是班主任,他们的班级管理理念与方式从某种程度来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应得到格外重视。初中生,他们敏感、脆弱,在整个初中阶段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惑,此时,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明灯,教师的引导与督促作用显得格外重要。以生为本,是新时代教学改革所提倡的重要思想,将其融入到初中班级管理的每个环节中,相信能够发挥出来积极的作用与价值。 一、“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核心要义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理念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渗透,毋庸置疑,这一理念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都比较强势,教师主要通过制定一些强硬的规章制度试图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且这种管理模式也很难得到学生信服,最终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同时也不利于营造出来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正是因为如此,“以生为本”管理理念才得到了众多教师与学生推崇,它更主张发现每位学生的真善美,即使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也讲究循循善诱的方式方法,最终有利于构建师生互爱的和谐氛围。 二、“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以目标领航,强化生本意识 首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初中生,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如果能够将班级内所有学生的优点尽可能最大化,将缺点最小化,那么共同进步的班级管理目标可能会顺利实现。具体说来,教师可以利用班会以“目标”为主题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在之后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用实际行动引领学生努力向着各自的“目标”前行,以“不吝啬每一句表扬”的管理理念收获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以便真正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 其次,走循序渐进的管理路线。每一批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不自信以及兴趣不高等普遍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重拾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具体说来,在七年级阶段,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的爱校以及爱班集体教育,通过校史介绍、班级竞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增强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教师还应做好规范教育,通过班级个性化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让学生真正明白有些纪律是始终不能触犯的。到了八年级,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趣味性活动努力改善班风、学风,并且以榜样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朝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到了九年级,学生面临的中考压力难以想象,此时的班级管理应更注重的是心灵沟通,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针对性地解决,以便打通学生中考路上的阻碍,同时以劳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不再整日为了中考犯愁。 (二)显学生主体,改善师生关系 “以生为本”的前提是教师足够了解学生,因此,教师应努力寻找多个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班级学生,如开学第一周,教师必须记住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姓名,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此外,教师应善于抓住偶然时机了解学生,如入学之后的军训,往往此时正是学生比较脆弱的时候。教师应在旁边细致观察,一旦发现某些学生出现了问题,教师应及时出现并且给予针对性指导与恰当帮助,相信教師的这一举动就好比“雪中送炭”一样温暖,之后教师要想管理好班级那就容易多了。 此外,如果教师事事亲力亲为,恐怕会过犹不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管理以及自我锻炼的宝贵机会,例如教师可以扩大学生干部以及课代表的受任面,争取让每一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此,不仅教师轻松很多,而且还能有效培养班干部的组织能力,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管理组、学习组、兴趣组、策划组、宣传组、财务组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加入不同的小组,通过实践的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自律、自省、自悟的能力。 (三)强班级特色,创设创新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和谐、民主、愉悦的班级氛围以及轻松自在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在无形之中打造特色班级,既有效打破了活动课、班会课的壁垒,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优势,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首先,教师应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活动课或者班会课上展示,并且张贴在班级墙面上,以对其他学生起到鼓励、督促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与设计班徽、班旗、班服,并且让学生带着设计作品回家向家长展示与介绍,以进一步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助力班级管理有效性提升。 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出班会的独特作用并且设计丰富多彩的班会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垃圾分类主题班会”“个人集体获奖表扬”等,同时,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一下“小小主持人”的角色,由学生主持班会,可能更能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以主题视频欣赏的形式辅助既定教育目标实现,如观看《老师,你会不会回来》,结合学校消防教育系列活动,观看《烈火英雄》并且让学生发表看法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以生为本”,就是要将学生的需求、情感放置于第一位,它主要强调的是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班级管理实践当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进而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成长乃至生活的积极主动性,真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路红军.刍议“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108-109. [2]耿媛媛.以生为本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3):117-118. [3]黄金婷.以生为本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6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