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多浪新城幼儿园 84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拼音,认识汉字,这样孩子才能顺利进入小学。但这样做却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孩子厌学,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急剧下降的严重弊端,如何克服这一现象,既能做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又能确保幼小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呢?在这一方面老师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从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合作意识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老师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老师; 孩子; 规则意识; 任务意识; 合作意识 一、培养规则意识,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每个孩子都乐于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比如:在美工区、表演区、开心医院、理发店等区域游戏活动中,为了避免孩子在游戏中发生冲突,减少幼儿之间的矛盾,老师给每个区域规定了人数,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进行商讨,制定了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自选道具,自选角色,自由交流。愉快地游戏,既不吵闹,又能友好相处,游戏结束,还将玩具、物品等放回原位,从而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在户外,孩子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玩具,同伴之间既可以合作玩耍,又可以自己玩耍。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是开心和快乐的。可是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孩子必须按照小学老师提出的要求,既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意识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同时还要做到选择角色不能随意更换,活动中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等。户外活动,孩子们要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能自由散漫,凭着自己的想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一切都使孩子感到很不适应。为了让孩子进快适应小学生活,老师应该组织孩子开展多种活动,安排一些与小学有关活动游戏。比如:老师与孩子扮演角色玩“学生与老师的”游戏。在游戏中,老师鼓励孩子放松情绪,不要紧张,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游戏活动,让孩子意识到遵守规则光荣,违反规则是不对的,是不受欢迎的。以此培养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再比如:组织谈话活动,让孩子了解小学生上课时不能上厕所, 小书包里不能带零食和玩具,上课不能东张西望。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有意识的观察学生入学的时候,如何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和老师打招呼,如何分别的。启发孩子,在家与院内的哥哥姐姐交谈,了解小学生是怎样摆放书包、收拾学习用品,每天都上多少节课? 一节课多长时间,中间能休息多长时间?怎么休息的?下课玩什么游戏?做那些事情?如何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学校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从同龄人那里得到答案,减少了他们心理压力。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既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又为孩子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任务意识,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由于受父母的宠爱,做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代替,让家长来料理,这样使许多孩子养成了惰性的不良习惯,什么事情都让父母来完成。因而孩子升入小学后,经常有孩子今天忘了带铅笔,明天忘了带书本,甚至忘了带作业等等。还有的孩子做作业,十分粗心,做完作业也不检查,就提交作业。这样为孩子入小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老师在大班下学期就要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家长密切配合,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老师利用班级QQ群召开家长座谈活动,向家长们介绍优秀教师怎样给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好经验、好做法。老师要求家长配合老师,指导孩子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下课不要忙着玩,不要丢山拉四,随便将书、作业本、学习用品乱扔,要把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好, 再离开教室。 提醒家长教育孩子在幼儿园,要学会仔细倾听老师的指令,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老师布置任务。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贪玩,不要干扰其他孩子的学习。下课休息的时候,要和同伴和睦相处,彼此之间要相互谦让,不要骂人,不要打架。以此培养孩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以便让孩子在今后的小学生活中,能做到忙而不乱,愉快的学习。同时老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的任务要坚持检查。例如:班上的值日生每天由两名孩子协助老师擦桌子、扫地、拖地、发碗、发筷子、洗碗、整理物品,这样的任务开始时孩子会觉得新鲜有趣,如果时间长了,老师不进行及时总结和提醒,个别孩子就会忘记做值日生工作。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老师可利用榜样作用,开展评小红花,争当小主人的活动,激励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孩子们都想得到老师的夸奖,都想评上小红花,做值日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孩子的责任感也明显增强了。最后,老师还要注重全面发挥与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在大班下学期要延长上课时间,逐渐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一节课安排三十五分钟。在教学中,培养孩子要专心听老师讲课,要积极举手发言。虽然老师的组织教学是动静交替,但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七嘴八舌,随便说话,也不能一边学习,一边玩耍。让孩子了解,进入小学,上课时间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比较严谨,老师要求孩子上课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但要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还要按照正确的格式,规范地书写数字、拼音和汉字,每天还要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孩子通过老师的讲解,意识到在幼儿园就应该听从老师的安排,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就要早早做好的准备,有任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合作意识,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面临的是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老师。 他们既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好伙伴,又要认识和了解老师。在学校,有的孩子因为缺乏合作的意识;有的孩子因为不会分工与交流,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因而同伴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遇到问题,他们既没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也不会和同伴协商解决。于是,有的孩子就去找老师告状,渴望老师给予公正的处理。有的孩子采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有的孩子或退缩、或产生报复性行为。在家庭中,有的孩子因为作业写得慢,或者作业写错了,或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放弃,这样就遭到父母的指责甚至打骂,与亲人、父母关系紧张,以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为了改变上述现象,老师和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想和配合,有困难的时候,要互相帮助,可以请求同伴的帮助,当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不要发生冲突,同时教育孩子,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考试成绩不好,也不要灰心,寻找不足之处,努力改正,相信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合作机会,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 指导孩子怎样进行合作。能使孩子少走弯路,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上是老师做好幼小衔接的一些点滴经验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要努力培养大班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大班的孩子渡过入小学初期时的困难,寻找和探索行之有效的良好的教学方法,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