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高校贫困新生教育扶贫工作规范化的调查研究--作者:吴立明

高校贫困新生教育扶贫工作规范化的调查研究--作者:吴立明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   416402

 

教育扶贫工作是长期的、广泛的,是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重要工作。依托多年从事贫困大学新生资助而建立的学生QQ群、微信群等联系方式,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在线调查、电话咨询相关教师等多种方式,了解到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的一些情况,以点概面,对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本次的调查对象是2022年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高中毕业的215名在校大一新生,他们分布在省内外多所高校,其中绝大多数为花垣县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在籍的贫困户学生,他们有多次受资助的经历。调查对象的选择为研究带来几个优点:学生都是本校毕业学生,沟通起来非常便捷;学生积极性也很强,很愿意与调查老师深入交流探讨;学生所在大学分布区域广,在本科、专科院校都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明显,能够体现调查的客观性。

文本框: 1.你所处的学校类型: A重点本科院校(11人) B本科院校(97人)  C大专院校(107)  2.你的贫困类型: A建档立卡脱贫户(146)   B边缘户、监测户(4) C城乡低保户(41)  D残疾、孤儿(4)  E大病大灾家庭(20) 3.你在大学得到了哪些资助? A国家助学金(207)  B助学贷款(171)  C学校安排的勤工俭学(14)  D社会团体资助(101) 4.你在班级中的学习成绩和表现: A成绩中上,表现良好(48人) B成绩中等,表现较好(161人)    C成绩较差,表现一般(6人) 5.学校是否公开学生资助情况: A及时公开(141人)   B不太关注(41人)  C不及时公开(33人) 6.你认为所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A学生家庭贫困状况不准确(41人)B学生资助信息公开不及时(27人) C资助金、资助名额分配不合理(11人)D未发现上述明显问题(122人)E存在上述多个问题(14人) 7.你认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可在哪方面进行改进?      (自由作答,53人未填)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表:

经过后续的单独电话回访、联络附近高校相关负责教师了解情况、数据分析比对后,我们发现,部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目前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资助政策宣传还没有完全到位,贫困生的认定程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勤工助学在资助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程度还不够深入。

如湖南省某职业技术院校的麻某某同学表示,自己和班上某同学家庭困难情况非常类似,却没有获得同样级别的助学金,与辅导员老师沟通时老师也解释不出原因。经过与该校相关负责人联系后,我们发现原来麻某某同学是以父亲残疾的原因申请助学金的,而她并不清楚该项助学金的第一档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城乡低保户等贫困类别的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被设置为第二档。经过协调,该校相关负责老师表示考虑到麻某某同学家庭实际困难情况,建议该生继续申报该校的其他社会资助项目,以便进一步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这个案例就明显地反映出部分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让学生知根知底,入脑入心。这样,才能及时消除学生的思想疑虑,进而让学生明白,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哪些正规渠道去争取更多的有效资助。

在广东省某二本院校就读的石某某同学表示,自己所在班级有同学平时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却获得了某项社会项目的资助,而自己身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却没有申请得到该项目。据他了解,那名同学是本地人,可能存在“关系户”现象,令他很气愤。经过与石某某同学的深入对接,我们终于发现,该校的资助项目申报流程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考虑资助名额的分配上仅仅依据学生填报的申请表和社区证明,没有及时公开受助信息,也没有对受助学生做必要的实际调查。学生上交的申请表往往“自由发挥”,随意编造家庭贫困状况也不会被进一步核查,从而导致学校资助本可避免的失误。

高校的勤工俭学岗位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学生反映名额常常被学生团委和学生会成员占据,学生实际贫困与否常常不是考量的重点。很多岗位的管理也存在问题,李某某同学表示她的勤工俭学岗位工作就是听图书馆老师的安排,有事才去做一下,一学期下来才做不到10天,这样的岗位明显存在点形同虚设的敷衍倾向。

通过对问卷最后一题的统计和电话回访,我们还发现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很多贫困大一新生都产生了强烈的关于“贫富差距”的不适应感,对这些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这些学生为例,他们都来自偏远的湖南省湘西州,身处贫困地区的他们在本地就读小学时,全班贫困学生人数可达60%—70%,进入初中后班级贫困学生也有半数之多,进入高中后同班贫困学生人数也有近10人,进入大学后,同班的贫困学生人数骤减到只有3到4人甚至只有自己1人,突然就成为了班上的极少数。加上高中之前对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严格管理,全校学生统一着装、饮食,让他们一直以来都对于自己的贫困情况没有多想。突然暴露在大学生活强烈的贫富差距对比下,很多贫困学生都感到难以接受。回访中有学生坦言,自己从未像在大学这样因为“建档立卡户”而自卑过,对于未来也产生了很多惶恐不安,“建档立卡脱贫户、城乡低保户”等贫困标签,以前仅仅是一个一般性标签,现在却成为了他们身上刺痛的烙印。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再综合学生们的提议,我们提出了以下整改思路和举措:

1.可建立学校(学院)贫困生交流管理群,将一届贫困学生统筹管理,及时发布资助信息,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宣传到位。在拟定资助名单的公示期里,除了张贴公示名单以外,要及时在贫困学生群里公示,让贫困生人人知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贫困生救助的公示情况一定要作为资助工作的重点考核项目来抓。

2.规范贫困学生的认定和公示流程,安排责任人做好贫困生复核工作。学生申请资助项目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签订保证填报信息准确的承诺书,并建立审核和公示机制,可由校团委、学生会或勤工俭学的学生开展电话联系当地相关部门、重点对象实地查访等方式,调查核实学生填报的家庭经济情况。对于出现问题的资助项目,学校(学院)要建立监督机制,让贫困学生有反映问题的渠道,出现问题的,要及时整改。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五条之规定: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学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可以对贫困学生和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在学习水平、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方面提出合理的要求,督促他们努力进取,不违背助帮扶的初衷。

4.创设人性化的助学金使用形式。如河南科技大学的做法比较好,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食堂消费支出情况,向3606名学生的饭卡发起了“隐形补助”,支出了72.12万元,实实在在改善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也可以设立贫困生餐厅,销售价格便宜、不能带出的粗茶淡饭,学生在其中连续消费满20天可获取餐饮补贴;还可以设立二手商店,鼓励学生将多余的学习用品、干净衣物等捐在其中供有需要的学生使用等等。

5.关注贫困生的身心健康。指派专职人员利用贫困生交流管理群开展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组织文娱联谊活动等,让贫困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学院)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大学学习生活的自信。同时做好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不攀比,不炫富,发动普通学生帮扶贫困同学,共同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高校是大多数学生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贫困学生在其中更需要精心呵护。完善学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规范、公正、公开的公示核查机制,关爱学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冉育彭.高校贫困新生“四导”模式转型教育的构建——基于“精准扶贫”语境的视角[J].学理论,2017(04):186-188.

[2]张瑜,张福珍.高校贫困新生现状调查[J].药学教育,2013,29(02):53-55.DOI:10.16243/j.cnki.32-1352/g4.2013.02.018.

[3]查明华.云南省某高校贫困新生应付方式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03):296-297.

[4]何丹,邓丽蓉,陈琳.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及提升路径[J].公关世界,2021(02):127-128.

[5]赵玥.高校教育扶贫的逻辑机理及相对扶贫阶段的优化建议[J].经济纵横,2020(09):70-76.DOI:10.16528/j.cnki.22-1054/f.20200907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