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教育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作者:李楠

教育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作者:李楠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   416402

 

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分支,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都很多,由于其规模和数据相当庞大,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严格按照政策方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逐渐完善这一伟大工程。

以高中学生为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育扶贫工作存在下列问题:

一、不少学生通过提供虚假照片、证物等信息,谎报家庭正常经济情况,骗取教育扶贫资助。这样做,实际上就是漠视法律法规,只图眼前利益,妄顾社会道德和生活原则。

二、传统人情思想严重。不少学生利用人脉关系,要么自己骗取教育扶贫资助,要么联络相关人员,帮助亲朋好友获得教育扶贫资助,共同隐瞒,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整改。

三、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享受资助的学生范围比较广,数量比较大,且留在家乡的基本都是小孩和老人,他们对于教育扶贫资助的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认为教育扶贫和自己没有关系,甚至出现有意逃避问询的情况。

四、学生数据不完整,不能及时共享所有学生信息,只是单纯地依靠学校内部的筛查,未能及时获取学生最新的信息,数据的整理也较为欠缺,只能通过对象的住房以及存款来决定家庭的贫困程度,或者听取村民的述说,很多情况只能靠猜测和估计,缺乏有效的真实性。

五、少部分教职员工对于教育扶贫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觉悟不高,资助工作流于形式,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工作欠缺耐心,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真实的情况,未能让真正有需要的家庭获取相应的资助。

六、具体事例

事例一:徐某某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在市内有住房,读大学期间为同学所熟知,平常的消费水平也高于一般同学,在班主任老师宣读资助政策后,他就第一时间找乡下老家的亲戚拍摄假照片,提供给学校,学校老师核查后,觉得事实不符,没有将其上报,但其家长走人情关系,最终仍获得了资助名额,同班同学都为之诧异。

事例二:自己所教的已毕业学生黄某某,家庭为建档立卡户,但节假日却多次到其他省市旅游,甚至在暑假时,报名了香港的研学旅行团,完全不符合一般建档立卡户家庭的经济情况,也不知学校是如何认定其为贫困户的。

事例三:自己所教的高中学生吴某某,成绩优异,但家庭条件相当贫困,往往连书本费都会欠缴或者晚交,我虽然尽力为其争取学校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但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老师曾多次建议其父母争取成为建档立卡户,但始终未能如愿,究其原因,是其家庭虽然贫困,但却有不符合政策定性的单项条件,加上其父母不善言谈,较为内向,交际能力较差,以至于让自己的子女沦落到读不起书甚至辍学的地步。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下列整改思路和举措:

一、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软件扩大宣传范围,在校园杂志上刊登资助内容,耐心给群众解析扶贫政策,发放相关校园杂志,同时普及道德和法律意识,对于不诚信或者刻意隐瞒的家庭,根据情节轻重,进行追责,严格实施,绝不姑息。

二、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扶贫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扶贫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工作流程,给扶贫工作人员适当的优待,让他们感受到辛苦所得到的回报,同时还要进行完整而务实的岗前培训,传达扶贫精神,加强审核扶贫对象的责任和意识,将筛选的过程透明化、公开化,落实好每一笔资金的动向,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及时妥善的帮助。

三、整合扶贫队伍。加强扶贫相关人员的大合作,让相关课任老师或者班主任参与进来,将教育发展和教育扶贫相结合,对于学生进行家访的同时了解其家庭的真实情况,也可以让当地的支教老师参与其中,在增长自己阅历的同时,也起到了督查作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同时对于认真踏实在扶贫工作上做出贡献的老师,进行一定评优奖励,鼓励教师积极融入贫困家境,多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成长也是一种历练。

四、以大数据为背景,实时掌握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将所掌握的情况数据化。通过大数据可以很轻松地分析出各家庭的经济增长情况,并及时更新数据,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系统的排查,可以更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的分配,且有利于受助家庭的情况及时公示于众。

五、加强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接受来自社会各人群、各机构的监 督,接受群众的举报。只要有群众反映,就要严肃追责,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对于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毫不遗漏,及时核实,并适时反馈处理结果。

六、重视走访。扶贫人员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走访工作要细致,清楚自己的走访对象和走访任务,走访过程中要有照片文字等记录,认真了解每一家每一户的贫困类型,重点了解单亲留守家庭。注意和群众交流的语气,对于群众要实话实说,注意拉近关系。

七、提高思想认识,发挥教育扶贫的攻坚作用。绝大多数家庭都会力所能及地重视孩子的教育,看似普通的教育扶贫工作,对于困难群体却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得到帮助后,除了可以改善生活,顺利完成必要的学业外,更能深深感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爱,进而增进社会努力的正能量,对于社会稳定也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此外,各类学校也应该设法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活动,为困难学生庆祝生日、节假日看望慰问困难学生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小集体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宣讲政策法规,通过道德和良心、法律和规范的多重束缚,让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望而却步。

国家对困难学生群体的重视和关心,衍生出了各种有利于贫困学生的政策和方针,然而想要彻底杜绝隐瞒家庭经济情况的现象还较为漫长,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家长的道德法律意识也需进一步提高。我们相信,通过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合作努力,尽全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一定能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深入,贫困学子的求学路也一定会越走越顺畅,祖国的繁荣复兴也会越来越临近。

【参考文献】

[1]沈华《教育研究新视野丛书:中国高校资助政策与学生行为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2]王世忠《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07

[3]杨庆实《中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07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