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者:刘亚男   王延颖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者:刘亚男   王延颖


                         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         13370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愈发受到重视。思维品质作为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元素,涉及学生在语言、推理、分析、判断及应用等思维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人教版教材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阐述了如何依托小学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思维品质;教学模式;小学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就为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倡导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实现思维品质与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紧扣主题—点燃思维的积极性

  热身活动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有效的热身能快速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促进积极思维的发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领学生紧扣主题开展头脑风暴、自由交谈等热身活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图式,点燃学生积极的思维,刺激学生开口的欲望,为接下来理解和获取文本信息做铺垫。

  例如,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 4“What can you do?”Part C“Who can be my friend?”写作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我,主题意义是充分发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认识自我,乐于主动结交朋友。而该部分文本内容以邮件的形式呈现主人公Robin的自我介绍内容。基于单元主题意义,本课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句型“I can/ I can't...”正确描述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介绍,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课程开始,笔者将动词和 can 的句式融为关于机器人 Robin的歌谣中,带领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律动中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紧接着,借助信息技术 Word Art 制作机器人形的文字云图,结合30秒计时竞赛制,刺激学生运用“Robin can...”这类语句介绍 Robin 的能力。融入已学动词或动词词组 cook, dance, swim, play football 等的文字云图信息量丰富、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预热了学生相关主题词图式。

  不论是轻松愉悦的 chant 还是信息饱满的文字云图,都是围绕该主题的有意义热身活动,能有效驱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活基于该主题的已有知识储备,为后续的文本学习奠定基础。

  二、深挖文本—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语言学习既有感知、体验的过程,也有比较、分析、探究、领悟的过程,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和逻辑关系有利于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前语言学习的教材均包含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其中标题、图片、词句、语法、文体结构等为显性信息;而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为隐性信息。在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领下,教师应深度解读文本,抓住其显性或隐性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一)捕捉插图细节,预测推理

  插图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本信息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插图显性信息,将文本内容化模糊为清晰,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分析与推理;也可以对插图的部分信息进行遮掩,创设信息沟,帮助学生降低文本理解难度,引导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提取文本的情境图或截取部分图片内容或增添音效的方式,设置信息差,吸引学生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文本学习,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着眼于学生观察力和内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着眼问题策略,互动思辨

  思维发散的关键点是起因,或者说“引发事件”来激活学生“迁移类比”的潜能,而问题就起到这个起因的作用。因此,有效的问题能促使学生产生困惑、质疑、探究的心理,继而驱使其深度思维,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设计从感知到理解,从分析到评价的具有系统性、梯度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梳理、分析、概括、评价文本,启迪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从纵向和横向勤思、深思。只有思维从表层走向深刻,才能在意会主题意义的同时,增进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在理解基于文本的知识信息层面上,根据问题提炼要点,评价人物行为。同时,教师及时的追问,更是激励学生不断用事实验证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同时,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基于文本,以问导学,以问导思。抓住教材的隐性或显性信息,提出有层次的问题,并适时追问,可以有效地锤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跳出文本、超越文本,形成思维高潮,促进个性和智力的和谐发展。

  三、构建导图—发展思维的创新性

  创新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课堂上,教师常借线条、图片、关键词等将文本的散点信息进行逻辑性关联,构建思维导图,让思维逐步变得有序。而让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语用输出变得更有条理。同时,还能助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My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一课,其主题是人与社会的节日话题,文本内容围绕 Simon 向 Daming 介绍美国节日和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立足文体,提炼关于节日的信息(what/how);深入文本,拓展节日时间 When 和由来 Why,由此构建四个矩阵的节日导图;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向 Simon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中国节日,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语言支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节日体验,完成最喜爱节日的思维导图或重新设计节日导图。联系生活的真实任务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极大地发挥其想象创新能力,提升了思维的创造性,落实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文化意识的渗透,鼓励学生谈谈如何为传承中国文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将学习推向更高的深度,体现了核心素養培养的理念。

  总之,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涉及语言知识运用、逻辑思维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跨文化意识养成等多个方面。基于此,英语教师要密切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特征,优化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张扬个性、拓宽思维,逐步完善思维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单元教学设计[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03).

  [2]吴春梅.强化阅读教学的“三个意识”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3]刘明东,董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发展“三性”思维品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04).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