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 625000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历史是高中学科中重要内容之一,它既要保证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成为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历史学科教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考历史的比重不断提高,各历史试题的思维性和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通过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使高中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一、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而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理念。当前高中历史教育观念陈旧,严重地制约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施,导致了许多不良现象:(1)课堂氛围的松弛:在高中历史教育中,老师过于追求自主性和开放性,过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不能发挥课堂控制者的作用,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2)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与前一种教学方法相反,没有重视学生主体性,教师只顾自己讲解,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把学生当成了“学习机器”。 (二)评价方法单一,传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历史与其他科目一样,多以成绩论优劣,对高中历史学习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只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认为成绩好就是好,反之就是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挥,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不公平,而且会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阻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开展。 二、高中历史创新教育的方法 (一)观念的积极转变 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中历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仅教师要重新认识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更要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学习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认识到历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以及对学生素质提升与构成的影响。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选择,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象、音频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知识内容按照具体内容设计成表格,并对知识点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具象化的分析,对政策的维度和内容进行评判和分析。此外,还可搭配一定数量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纪录片影像资料,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而且能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情感,增强记忆点和爱国情怀。 (三)加强历史知识记忆 (1)贯穿记忆的日常教学过程 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可将其简化为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线索,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比如秦汉时期的先进科技,教材里有很多内容,学生一看就会觉得很无力,更别说记住了。老师把这些内容简化成一句口诀:“太初黑子,月食地动,一千七百,算术九章,《本草伤寒杂》,《华佗麻经》六千年,《蔡侯传》。高中历史记忆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两种,还有对比记忆、图形结合、图示演示、关键字记忆等。 (2)小组协作提高记忆力 根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程度,老师将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学生自愿组成小队,每个小队成立后,每周都会有一名小组长监督,老师每周抽出一段时间检查学生的记忆力。在检查之前,老师会给学生讲解具体的记忆任务,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把布置好的记忆点记下来,然后由学生们批改,最后由老师统一审核。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位同学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介绍给其他同学。它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四)简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课程与以往初中相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重点,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教学过程变得简单。高中历史教师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掌握准确有效的控制力,对高中历史内容进行精确的把控,将困难和重点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掌握历史难题。 针对难点教学,教师首先要从宏观的背景、文化、政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初步认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一些难点,所以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老师还会提供一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们消化和理解。举例来说,中国近代史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个阶段的知识内容错综复杂,对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画出一条特殊的历史轴,将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此外,教师还需要对时间轴进行具体的归纳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内容进行评述,巩固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五)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立足点,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评价,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教师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只有使用操作性强的评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三、结语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难点在于记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入适当的记忆方式,以促进历史教学的成效。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以新课標为指导,以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创造活跃的学习环境,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瑾.论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杨菊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6):137. [3]王宝菊.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才智,2013(4):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