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416700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特殊工具。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数学的特殊技能。 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抓好四个基本环节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通读教材,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更要要求学生细读和精读,反复读,尽量领会其核心内涵。阅读数学概念要做到“三会”:会叙述、会判断和会举例。阅读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分清条件和结论,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阅读例题时,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尝试解答,然后,与课本中所列举的方法相比较,看哪种方法比较好。而对于学困生而言,可让他们先看例题,弄清楚每一步解答题目的依据是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 (二)课堂听讲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途径。最好的听课方法是带着问题去听,有目的地支听,有重点地去听。同时,学生还要学会比较地听,即当老师讲解那些自己在预习中已经初步理解的知识时,应该把老师的解题思路与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不会的知识重点听,即在预习时还不懂的知识,同学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自己重点听课的内容,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这些内容时,一定要专心地听,非常仔细地想:老师是怎样分析、归纳和解答的,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没有做到,为实现数学学习的未知到已知奠定重要基础。 (三)认真复习 中学数学知识的复习一般而言,可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巩固当天所学过的内容。而系统复习则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于此前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换句话来说,这也是一个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加工的过程。 (四)完成作业 作业的本质是巩固所学知识,是检验学生听课的试金石。在做作业之前,可以先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在做作业时,头脑要清醒,集中时间,独立完成,不能抄袭,更不能让人代做。 二、勤学多练,精做数学习题 (一)仔细审题 首先,要明确命题的语法结构,例如:“求不等式组
<6 5x-3>0 的正整数的个数”,是动宾结构;“求……的个数”,“不等式组中的正整数”是“个数”的定语,题目本来是要求学生求出不等式组的正整数的个数,而不是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其次,要搞清楚题目中的关键的字和词。审题不能满足于了解题目的大致意思,而要通过仔细分析,弄清楚命题的真实意图。例如,“包含”与“包含于”、“大于”与“不大于”,“增加了”与“增加到”的区别。 (二)遵循思路解题 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数学试题又是最灵活、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有非常统一的解答方法。但是,反过来说,掌握相对稳定的解题思路又是开启千变万化试题的金钥匙。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学习中学数学时,掌握解路思路要比学会解答一个题目重要得多。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和“纲举目张”的效果。 1.直接从定义出发去寻找解题门径 有些数学问题为了强化概念,题中的条件、结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突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而有些数学问题就直接表现为某一定义的具体应用,解答这类题目时,可直接从定义出发,寻找解题思路。 2.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联想有关法则和定理的应用 有些数学题目的条件之间,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结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进而产生对于一些数学定律、公式和法则的应用联想,最终破解题目。 3.从观察特殊值入手,猜想到一般规律,再论证猜想结果的正确性 有些数学题目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结构联系不太明显,直接找到其结构规律有一定困难,这时,可从设特殊值入手,去探索规律性的东西,猜出结果,再对猜想进行严格的合乎逻辑的论证。 4.注重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内在联系来求解 有些数学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解析式反映比较复杂,解题运算量大,不容易比较快地求出结果,但是,如果充分利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涉及的几何图形性质,往往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另外一些数学题目,如果想直接求它的几何性质会比较棘手,但是,如果紧扣其数量关系,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反映出它的几何性质。 5.当直接求解有困难时,要改变思考角度,另辟蹊径,间接求解 有些数学问题从题设条件入手直接求解有一定困难时,可先分析一下题设条件可能构成哪些不同的结论,然后,考虑能否根据对立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应用间接方法求解。 (三)掌握技能和技巧 中学阶段,对于数学各部分教材的题目,都应掌握它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如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就要按一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因为什么样的多项式,要用哪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是有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的。如一个多项式无论有几项,首先要考虑的是提取公因式。如果一外多项式只有两项,再考虑用公式;如果多项式有四项或更多项,就要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些同学,学习数学有相当的困难,有畏惧心理,而带着恐惧情绪是不可能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因此,良好的心理是拥有一颗平常心,保持心理平衡,能够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1.课堂上要敢于“说”。敢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怕出错,不怕同学笑话,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开阔思想,积极思维。 2.敢于“写”,就是对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如何,要通过“写”来验证。课堂上,要敢于上黑板“写”,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外,要认真完成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得缺交、抄袭,更不得让同学代做。 3.要能够吃苦耐劳,逐渐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困难面前不悲观、不畏缩,始终保持愉快学习的健康心境,踏踏实实,不甘落后,力争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