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发挥线上教学优势的几点做法--作者:刘丽娇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发挥线上教学优势的几点做法--作者:刘丽娇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徳闳学校      710061

 

  【摘  要】线上的学习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了限制,我们不能像在学校一样可以时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那么如何靠学生自己发动内驱力,调动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呢?自觉、主动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思考如何让孩子们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或者通过新颖的学习概念、多样的授课方式来优化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关键词】趣味性朗读;项目式学习;线上线下

 

  2020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对教学工作开展的影响更是直接与复杂。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在线直播教学已成为老师们教学的必备技能,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讲台和黑板。如何让线上、线下教学更好的结合;如何让两者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教学的开展;如何利用好线上教学的优势以及客服它的不足,成为了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和突破的方向。

  结合自身经验,和线上教学的特点,我有一些思考:

  一、通过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线上的学习和传统的教学相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了限制,我们不能像在学校一样可以时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那么如何靠学生自己发动内驱力,调动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呢?自觉、主动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思考如何让孩子们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或者通过新颖的学习概念、多样的授课方式来优化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就是通过多样的授课方式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录课的时候我尝试以歌曲、视频欣赏、思维图、先提问再通过看视频找答案以及用手工人物讲故事等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这种新鲜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对每天的课程上课都充满了期待,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例如,在讲《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时,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我通过引导学生以故事讲的方式来熟悉这篇课文,如果学生能把课文像故事一样讲出来,那他不就理解了吗?就这样,孩子们通过我用画出来的场景和剪下来的角色,以故事表演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这次示范,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性,原来课文也可以这样学习,原来我们不是只能机械的背课文,我们也可以讲故事

  《千人糕》这篇课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次我通过一幅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主要的信息概括出来,让文字图像化,让内容逻辑化,这样既达到了掌握课文内容的目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概括思维能力,而他们也通过模仿,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生活结合在了一起。当然,还有讲古诗的时候,先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通过观看有趣的动画故事来找到答案,在娱乐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实多样的授课方式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怎样把好的想法按预期目标现实,这中间也包含了怎样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一些技术软件的使用学习等等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越来越高涨的学习情绪,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在朗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年级的孩子们爱上朗读,而且自信于朗读,这是我这段时间以来觉得收获最大的一件事。

  《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是一切的开始。因为有了我前期的示范,孩子们争相模仿,通过镜头,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无论是平时本身就善于表达的孩子,还是平时很腼腆、不善言辞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都是开心、自信和享受,这意外的收获就像直击我的内心,也让我看到了学习语文的另一条道路,于是适当布置一些让孩子们读、诵、讲、演的作业就成了我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不指导朗读技巧,不教授抑扬顿挫,只要是他们交上来作品,我都会认真看一遍,给与表扬和鼓励,因为我觉得二年级的孩子能够勇敢地站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值得被肯定和表扬,而这些背后更重要的是我想让他们爱上朗读、爱上这种开心、自信和享受感觉,让朗读、朗诵的情怀在他们心理生根发芽。从刚开始的三个孩子参与,到现在的一大半孩子都很有热情,我由衷地感到开心;从刚开始的胆怯、小心翼翼、不自然、磕磕绊绊,到现在的自信大方、带感情、加动作、甚至加进去自己发散的理解,我看到了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的光芒,特别是那些以前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我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他们会为自己成为一名朗读者和朗诵者而感到骄傲的,他们也一定会因朗读而绽放光彩。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相信被点燃的朗读火苗,会在孩子心中燃烧起来,朗读也会让他们越来越爱语文。

  三、项目式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开始项目式学习之前我还是有一些担忧的,一是我们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二是孩子年纪小担心他们能力有限。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孩子们定太高的目标,我只希望他们能够体会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增强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达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思考的目的。我认为项目式学习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完成一幅手抄报或是写一篇文章,所以在一开始设定了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的模式,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主题进行研究,每周会开1-2次的小组会,每次会议会有新的研究任务,下次会议时每个孩子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是第一次尝试,但是结果还是大于我的预期,最主要是孩子们很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直观的感受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这90多天让我们每个人都重新认识了自己,让我们的学生也取得了不少进步,他们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做计划、学会了上传作业、学会了查找资料、朗诵更加有感情、也更自信了、更爱思考了、乐于表达了、更爱阅读了、写作文采也更好了、更懂得感恩了、更有家国情怀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他们调动了自己所有的感官去进行学习,看到这段时间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我很欣慰,这也许就是身为老师的幸福感吧。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一书中就曾说过: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而线上学习就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这些技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所以我觉得将来的教学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习更科学、更高效、更有趣、更实现因材施教、更能唤醒孩子们的内心。

  相信我们共同学习与成长的这一经历会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难忘的财富,这段时间新的教学形势也让我们都有了更多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学无止境,与时俱进,就像李希贵校长提出的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学科一样,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我也相信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通过我们不断的创新和思索,为孩子们呈现更好的课堂。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