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133700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人文性以及综合性,为此,教师应尝试在学科融合理念的引领下开展综合性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打通生活与学习、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这样,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认知思维、充实他们知识体系,最终能够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一、学科融合的背景概述 小学语文教师在依托语文课堂尝试开展学科融合教学之前,应深入了解“学科融合”这一概念,这种学科融合并未脱离学科教育的文化圈,并且始终贯彻落实着文化知识教育的原则,最终能够使得学科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和畅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完善的认知思维和完善的知识架构,与此同时,也正是语文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最佳时期,为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巧妙的融合,最终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众所周知,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人们精神文明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对小学生而言,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在含义,对于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从而能够提升他们的感性思维,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学习。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重点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节日章节,通过《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中描述的三个传统节日引入传统文化,借此讲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习惯,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尝试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放学或者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去收集整理传统节日的时间和民俗活动,等开学的时候,各个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开展相关的节日展示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更加深入思考和探究,使得语文知识更加形象化和空间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内需与动力,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将抽象晦涩的文本转化为生动详细的画面,最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文本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2.融入诗歌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切实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尝试融入诗歌知识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其中语文课程与诗歌中都包含有与情感表达相关的内容,而探寻合适契机引进诗歌知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丰富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知,与此同时,还能够切实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情感,为他们展现想象力提供机会和平台。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诗歌章节,可以先让学生熟读其中的诗歌,并工整的进行抄写,通过不断的阅读以及摘抄,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以及感情,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师还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并且可以找一些专业诗歌朗诵人员的视频或者音频,借助多媒体技术为他们播放,使得学生在视听双重享受中深化自己的情感与认知,真情实感地了解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使得学生得到情感升华。 3.融入汉字知识,培养学生书写习惯。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离不开汉字这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千万次的演变,才形成了如今的汉字。语文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需要汉字作为基础的,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好汉字,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汉字部分的时候,重点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猜字谜、猜谐音歇后语、形声字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入书法作品的方式来增强语文课堂的画面感,并引导学生沉浸其中,旨在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还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创造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延伸教学深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学生也会面临六年级小学毕业的情境,他们开始跨入新的学校,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所以临近毕业,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组织学生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这六年来对于学习的点点滴滴通过填写时间轴,制作成长相册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尝试引进融合理念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内容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最终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化.基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设计——以“端午无边界”融合课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4):2. [2]曹冬梅.在学习中融合在融合中提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科融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