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科学的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作者:孔春莹

浅谈如何科学的开展幼小衔接教育--作者:孔春莹


                      吉林省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133700

 

  摘要:在现代教育教学体制下,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环境、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特殊的联系,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其生理、心理状态的发展,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形式,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问题,从情感态度、学习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准备,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各种教学方法,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教育对策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有利于幼儿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小学教育,而良好的幼小衔接能够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目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在衔接方面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些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工作,是本文的重点。

  一、幼小衔接教育现存问题简析

  1.教师层面。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真切意识到幼儿园教育與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不同教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具体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幼儿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习惯、兴趣和创造力的激发,小学教师则将关注点放在知识理解、实践应用等层面。幼小衔接要让幼儿具备进入小学后基本的心理和生理素质,能够适应小学的课程学习、教学管理及行为规范要求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若教师对幼小衔接没有充分认识,仅仅一味将其理解为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基础就会导致幼儿在衔接阶段不适应,产生抵触和不良学习情绪。此外,教师采用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会让幼儿丧失学习兴趣,无形中影响幼儿未来的学习成长。

  2.家长层面。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促使家长更加重视教育问题,受传统“望子成龙”家庭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错误理解,认为需要在这一阶段给幼儿提前灌输一年级知识。盲目灌输知识内容、过分重视智育发展、忽略幼儿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锻炼的做法,导致幼小衔接教育过于片面化和目标导向化,甚至一些落后地区的家长还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幼小衔接孩子也能慢慢适应。平时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完全交给教师管理,自己无暇关注孩子学习和心理层面的成长教育,平时生活中多方面包办代替,导致幼儿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独立性、意志力和适应性等也无法得到本质化提升。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实施对策

  1.关注幼儿身心组织主题活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时要充分顺应当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好奇、好玩的天性,基于他们自身的认知特点组织相应的日常主题活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聚焦幼小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探寻幼儿发展的科学路径,通过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相应的过渡性幼儿活动课程,促使幼儿科学起步。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课程培育幼儿的协调、分类整理能力,在主题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并主动表现。如“我是自理小能手”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优化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学习整理书包、系鞋带,让他们自主制订学习计划,为他们迎接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2.聚焦幼儿发展组织多元活动。一年级入学准备是幼儿综合素质的学习准备,因此幼小衔接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关注幼儿各领域的整合教育。在素质理念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聚焦幼儿能力提升组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通过多样活动的引领促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比如,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及自信心,幼儿园可以精心设计关注幼儿能力发展的系列主题课程,比如“我是小小值日生”活动,通过鼓励幼儿每日课后坚持用固定时间打扫班级卫生提升他们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感;通过组织“图书馆,静悄悄”的活动,培养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大声喧哗的习惯;通过“走廊不乱跑”“吃饭洗手要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在多元活动组织准备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模拟小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幼儿身临其境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让他们积极体验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在模拟体验活动中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还可以结合小学学习活动,给幼儿设计与小学课程相关的活动,让他们提前做好小学学习课程的适应准备,关注幼儿能力的综合发展。

  3.重视家园合作共促幼儿成长。家园共育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幼小衔接的教育质量及效果,教师要充分关注家长发挥的重要教育力量,通过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发挥自己的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为了促使幼儿做好各方面的入学准备,教师可以从家园协同合作的角度共同关注幼儿的进步成长。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亲子入学体验”活动,邀请幼儿和父母走进对口小学,积极参观和体验小学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家长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学校的体验一日课堂活动,教师要提前与相关的学校做好沟通,通过集中安排体验让幼儿积极参与,并对所上小学的丰富生活有充分体验、了解和认知,从思想上产生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之情。此外,家长与幼儿园甚至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联系,幼儿园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组织家教讲座等给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让他们愿意与幼儿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后续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贡献力量。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三方教育力量必须树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微信群、QQ群和钉钉等不同平台共同制定幼儿的能力目标,针对清晰具体的目标,三方教育从不同方面发挥力量引领幼儿。比如,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沟通联系,了解班级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后制定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导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对目标进行优化补充,在实际组织相应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家园共育渠道为幼小衔接做好基本准备。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步入小学生活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要想做实、做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教师孤军奋战远远不够,仅靠家长自身引导也不行。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要能够瞅准时机,抓住一切机会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关注幼儿身心组织主题活动、聚焦幼儿发展组织多元活动、重视家园合作共促幼儿成长等手段积极投入幼小衔接工作,从而帮助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调整好心态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嘉敏.以绘画为载体提升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适应性[J].早期教育,2021(42):18-19.

  [2]祁莉.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21(30):39-4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