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加、减、乘、除--作者:陈丽娟

“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加、减、乘、除--作者:陈丽娟

            广西靖西市新靖中心小学           533800

 

摘要:在当前“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的大背景形势下,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们不仅是一名老师,我们更是孩子前行道路的指路灯。班主任的工作既纷繁复杂又颇具挑战,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班主任必须要注重工作方法,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运用语言艺术言传身教,切实提高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论述在工作中如何做好“加减乘除”。

关键词:“双减”;班主任工作;加;减;乘;除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在一线工作,就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不担任班主任工作,就感受不到“孩子王”的乐趣。我任小学班主任已将近二十个年头,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在当前“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的大背景形势下,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们不仅是一名老师,我们更是孩子前行道路的指路灯。在工作中,我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仔细研究班级管理方法,并将小学数学运用符号应用于班级管理中,效果事半功倍。

一、“加”

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增加爱心和耐心。“双减”不仅要减轻作业负担,更要增加孩子们对未来的信心。身为班主任,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欣赏学生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有的孩子体育不好但是却在画画方面表现出天赋,有的孩子唱歌跑调但是却写了一手好字。因此在对孩子有所期望时,我不做“一刀切”,不打击孩子自信心。不以自己的愿望为标准,而是以孩子们的能力为标准,让孩子以每一次成功为激励,变“我不行”为“我能行”。“双减”让我和孩子们更加亲近,我的爱感染了学生,学生也更加爱我,这种情感的流动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二、“减”

1、减少对差生的歧视。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个人感情因素,不歧视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心态看待所有学生。所谓“差生”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习惯养成的差异性,分为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纪律上的差生和体质上的差生。这些学生由于经常受到同学、家庭及社会的歧视,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 给我们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作为班主任,必须对这些学生加倍呵护,也就是要加倍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树立信心和勇气,进发出进取的火花。

2、减少班主任的“包办”行为。“管是为了不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敢说敢管在内的各种能力等,这样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

三、“乘”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双减”政策没有减掉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没有减掉家长的责任。所以在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和家长始终都是同盟军,乘胜追击。充分利用每一次面对面交谈和家访的机会,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家长的需求,感受家长的情绪,并在教育思想上和家长达成共识,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别人家的好孩子”。我们共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的薄弱项和擅长项,商量如何扬长避短,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和进步,让老师的称赞和父母的认可伴随孩子们走过最幸福的童年。“双减”拉近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关系,更拉近了家校关系,孩子在这种教育合力之下茁长成长,乘风破浪。

四、“除”

“双减”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不代表减少孩子的能力,我们每天要与各科教师沟通,排除差异,成为学生作业总量的调控员,对作业的“质”和“量”严加把关。在设计作业时,将作业分类分层,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兴趣,让基础薄弱的孩子可以夯实基础、牢固根基,让处在“中游”的孩子可以游到上游,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自己的小天地收获成功。“双减”之后的课余时间也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引导孩子们做家务,做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和进行体育锻炼。“双减”让孩子们有发展兴趣和特长的机会,使孩子不再是纸片人,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人。用爱心浇灌,让孩子们在国家“双减”政策下幸福成长。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