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二幼儿园 553400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注重幼小衔接的作用。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中低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农村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性格活泼,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设计高效的、有趣的幼小衔接教学策略,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实现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升级。接下来,本文基于幼小语文知识衔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分析开展衔接教学,提升教学趣味的重要性,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语文;幼小衔接;趣味教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语言文字能力问题方面都比幼儿园时期的学前语文要复杂许多,但是究其根源,幼儿语文知识就是小学中低段语文知识的基础,所以为了后期的学习能够轻松和游刃有余,我们必须提升小学中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回顾和掌握基础知识,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确保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正常、高效开展。 一、学前、小学语文知识衔接教学的原因分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站在农村小学中低段学生的角度,很多学生在亲身体验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真正明白了“小学语文和幼儿园涉及的语文不是一个层次的教学”的理论,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小学语文的知识体系更为复杂,知识难度比幼儿园时期大很多。但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并没有站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他们在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中通常不太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学生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无法更好地深入学习,也渐渐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更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基于幼小衔接谈提升小学中低段语文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推动了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发展的实践。因此,为了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导入要趣味化,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迅速沉浸其中,营造高度集中的课堂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为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前导入来做文章,让学生通过导入部分的学习,将原始知识和新知识联系,并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布景、网络视频、音乐等氛围小物件进行课前导入,重构课文中大自然的声音的场景,并组织学生扮演角色,模仿情境,展开对话,让学生有课堂参与感,展开创造性地想象。不仅能促进思维的拓展,还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趣味课堂的构建。 (二)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优化创新教学过程,提升课堂趣味性,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渠道,让学生享受课堂,感知接受知识的快乐,只有这样小学中低段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小学教学的氛围,实现身份和心态的转变,才能真正提升幼小衔接的有效性。只有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教学才能真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能保证整节课学生都全身心投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趣味教育”,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优化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力,注意课堂用语方式,趣味化教学要求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语文知识,教师应灵活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俗语、歇后语和成语故事进行讲解,这能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渐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明白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 (三)激发学习信心,淡化幼小知识教学差异 小学语文学习有技能和心态上的转变,所以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中,语文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小学语文与幼儿语文的巨大差异,因为这样会使学生们提前丧失语文学习中最宝贵的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消除学生对语文的恐惧,提升学生的探索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语文学习。只有这样,中低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才不会下降,也就不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一个相对难懂的语文阅读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分层剖析,分析该题可以使用幼儿园时期的逐字逐句生活化理解的办法来解决,然后给学生拓展用小学语文基本理论来解答的方法,当学生看到阅读过程中使用的基本理论时,他也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明白幼儿园知识是基础,小学知识是提升的道理。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缩小小学与幼儿知识的差异,让学生在解题中将思维拓展到幼小的两个层面,完成小学语文与幼儿语文知识的完美衔接。 (四)和谐的师生、同学交流氛围 对于小学中低段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小学学习,幼小衔接和过渡还没有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三观还处于养成阶段,不能妥善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正常学习。因此,老师必须改变这种状态,要建立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好的师生关系和好的小组合作关系,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班级专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们可以互相表达同学之间在合作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仔细聆听,然后为学生答疑解惑,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静心学习。与此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从竞争者变成了伙伴,促进了同学关系的和谐。此外,还要注意师生沟通顺畅,教师要做学生的聆听者,及时回答他们的困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完善。 三、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中低段教师要抓好幼儿园、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以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蕾.基于幼小衔接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00276-00276. [2]于唯.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韦艳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J].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