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泉子头中学 710111 摘要: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方面构成。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体现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过程。我认为通过:设计实验活动、预设实验情景,结合实际改进实验器材、方案,对生活中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有趣味、有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预设实验;创新实验;教学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那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方式,只有不断重视、优化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有趣味、有层次、有学生,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一、设计实验活动,预设实验情景,优化实验教学 设计实验活动是实验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设计实验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课本教材为基础、以生活情景为切入点,预设实验情景,优化实验过程,使实验教学有景、有情、有趣、有学、有识。设计实验活动时要预设情景,优化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处于“演员角色”,而老师处于“导演”角色。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探究实验,老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协作猜想、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完成实验报告。但设计实验时却不是摆出问题,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去那么简单,而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可能出现的情景要预设,再进行优化,以最佳的方法完成实验探究,不能让学生进行盲人摸象。对于一些演示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演示和讲解,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例如“碘的升华和凝华”的演示实验,就可以让学生拿着碘锤放在热水中边演示边提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现象中碘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当一个小老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结合实际改进实验器材、方案,优化实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课本上实验给出的器材或操作方法由于受实际条件的影响,导致存在实验效果不明显、操作时间较长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实验条件、实验器材,创新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例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过程是烧杯中装冷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沸腾现象,这样导致实验时间过长,影响教学。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器材,用大试管替代烧杯,用带缺口的泡沫塞替代纸盖,冷水换成热水,这样缩短了时间,还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要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我们在实验课堂中还要重视实验评估这一环节,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实验活动中实验设计、操作、现象等环节还存在那些问题?针对问题,对实验活动进行改进优化,提高实验活动的质量。 三、通过对生活中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丰富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开发和利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验教学资源,还要发动学生,使他们成为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不仅能给实验教学积累更多好资源,还能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显微镜时,我们就可以用两个生活中的放大镜做这个实验(放大镜生活中很常见),让学生用一个放大镜靠近微小物体,调节距离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用另一个放大镜靠近像的位置,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放大的微小物体。放大镜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在平时就可以做这个实验,效果自然更好。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在课堂上便于操作,实验现象也比较明显,但趣味性不强,体验不够深刻,如果充分利用生活中一些资源,效果就更好。例如,讲声音具有能量时,按照教材是这样演示的,把录音机打开,让点燃的蜡烛靠近,现象也比较明显,但趣味性不够。我们可以这样优化,把一个可乐瓶从中间剪开,用橡皮膜(可以用氢气球代替)封住剪开的地方,用手弹动橡皮膜,这时你会发现点燃的蜡烛熄灭了,这样实验更加惊奇有趣。学生也可以在家里完成实验,这样印象也比较深刻。 参考文献:
【1】《物理新课程标准》 【2】《物理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王铁刚 湖南教育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型课堂设计研究》危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