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作者:彭靖

浅谈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作者:彭靖

湖南省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学   416700

 

抗挫折能力是个体对挫折感的适应能力,即个体遭受困境或失败时,能够经受住困境、失败带来的压力,具备摆脱逆境从而避免自己心理失常的一种抵抗挫折的能力。总而言之,抗挫能力就是个体防御、抵抗、适应并战胜挫折的能力。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外,还须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在溺爱背景下成长的中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较低,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的泥潭,产生消极的心态,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了解中学生抗挫折能力较为低下的原因,探索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生抗挫能力普遍偏低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学生的抗挫能力普遍偏低,形势严峻。究其原因,既有自身因素的影响,又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学生自身来说,当前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成熟,缺乏对挫折的合理认知。因此,中学生极易受到挫折的影响,当前在中学生所遇到的挫折中,许多与他们的不良认知因素有关。其次,在应对挫折方式时,很多学生没有选择正确的、积极的抗挫应对方式,而是选择消极的、偏激的方式来应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这就导致学生的抗挫能力越来越低。再者,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薄弱,也是中学生抗挫能力较低下的原因之一。

家庭因素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都实现了小康生活,家庭重心开始偏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父母对学生的期望也更高。但当父母期望与学生的能力不符,学生制定的目标无法达成时,学生的自信心将会严重受损,因此其现有的抗挫折能力在目标过大而产生的过大的挫折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其次,和睦安宁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相反,争吵冲突、紧张压抑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学生,即使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取得成功,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不能保证其人格是否健全。

近年来,我国开始注重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对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以及学校给予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使学生缺少实践锻炼,这也是学生抗挫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途径

遭受挫折在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能够在成为人生路上的垫脚石,但如果在遭受挫折后,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就会表现出情绪失控,行为失常,甚至对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行为。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挫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是培养学生的抗挫教育的前提条件。古语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的产生是必然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在所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和挫折,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虽然说挫折是成功路上的阻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挫折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垫脚石。当失败无法避免时,我们要承认失败也是伟大的。爱迪生曾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从不断的失败中我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转化为继续前行的经验和动力。因此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的两面性,理性认知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是提高抗挫能力的前提。

其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向学生渗透积极的挫折反应方式,建设健康、乐观的心理健康机制。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多是家里独生子女,他们的行为往往更具有自我色彩。在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是回避或是向家长求助,当独立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行为幼稚,甚至偏激。近年来,因采用消极甚至是偏激的应对挫折方式而良成的悲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而这里面就有学校教育中的抗挫教育力度不足的原因。因此学校要重视素质教育,把抗挫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并结合语文政治等学科,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谦逊、勇敢的人格,从而提升学生的抗挫水平。

缓解学生学业上的压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转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是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与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单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磨炼,使他们在意志和性格上得到锻炼,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当然,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因此,学校在开展抗挫折教育要加强学校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合作,重视对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及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重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新方法,从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入手,通过不断强化抗挫折能力教育,从而提升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协助学生面对并战胜挫折。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