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挫折教育  势在必行--作者:王锡武  陈燕萍

挫折教育  势在必行--作者:王锡武  陈燕萍

王锡武 陈燕萍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416700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中学生提供了较以前更为优厚的物质条件,也使他们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吃苦耐劳和实践操作等方面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而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意志薄弱,“弱不禁风”,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各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无论性别、年龄、贫富、地域、工作和城乡,对于每个社会成员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环境既造就了成功者,但更多的是演绎着失败的人生。在近乎严酷的现实里,没有一定的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就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方略简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挫折

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于丹教授这样说过:“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太多被人安排好的事物,比如从小的读书、长大的职业和以后的家庭,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好了,没有自己的追逐,没有自己的尝试,甚至没有自己的挫折,所以,也就无法真正确认内心的愿望。”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别人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也只是极其平庸的教条。

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管教了。他们既不追逐天边的“晚霞”,也不珍惜脚下的“芳草”,整日无所事事者居多、碌碌无为者居多、游手好闲者居多,一句话,违纪犯错事件呈倍增之势。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实践锻炼和磨练,缺乏亲身感受挫折所带来的阵痛,缺乏这种阵痛所带来的教训,缺乏对教训的思考,缺乏前进的动力。

例如,我班的一名女生田某,因班级工作需要,不经意当中,我决定让她由打扫清洁区改为打扫教室。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小事,谁知我话音未落,她不但很不情愿,嘴里还唧哩咕噜地说了一大堆。当时我心里很生气,没想到连这点小事都这么难安排,何况我还是班主任呢!于是我把她叫到自己办公室,先狠狠批评了她一顿,责备她“不服从工作安排”、“集体荣誉感不强”、“劳动习惯不好”和“家庭教养差”等。不管我怎么说,她就是不吭声,既不愿意认错,也不服从安排。这样,我就更加气坏了。于是我对她下了最后通牒:“第一,认真服从安排,打扫教室;第二,离开本班,去别的班级学习。两者必须选一条。”

这时她才吭了声,说道:“我搞不好教室。”听了这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让她再说一遍。她便重复了一次。当时我真是哭笑不得,我说:“你是农村来的孩子,已经16岁了,家里的事情应该经常做过,而且一定做得不少,像背柴、背粮食、挖地和除草,等等,其难度远比打扫教室要大。”她说:“我一直到学校读书,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妈做的,我从来没有做过,我搞不来。”我说:“搞不来就学着做,现在你脚下只有这两条路,给你5分钟时间答复,否则后果自负。”她想了一下,说:“那我就扫教室。”我说:“这就对了!”接着我又从各方面开导了她,安慰了她。

两天后,轮到她与其他几位同学值日了,我发现教室打扫得相当干净。这时,我又将田某叫到办公室,说:“你说搞不来,拿不起拖把,我看今天的教室打扫得相当不错嘛!”她说:“我们只是扫地,教室是请男同学拖的。”我明白了她还是带着情绪,没有认真打扫教室。于是我来到教室当众宣布:“今后,不管是谁,也不管在哪里值日,都必须自己亲自动手,不允许请人帮忙。”

之后,我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冷处理,只是观察而已。一个月以后,我发现教室还是打扫得很干净,就再次叫田某来办公室,我问她:“已经让你锻炼一个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她腼腆地说:“现在,我终于能够独立打扫教室了,你满不满意?”我说:“我非常满意,也很感谢你!你一定对老师很生气吧?”她说:“是的,开始我是很生气,实在想不通。明明我搞不来,你硬是要我搞,从那以后,我一向都没有喊你。”我说:“那无所谓,只要你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就行。”她说:“现在我想通了,前几天我还不是喊了你的。如果真生气,我就不会喊你了。”

这是一句肺腑之言。我笑了,她也笑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喜剧逗人喜笑,悲剧意味深长。经过这次“磨难”,我发现,田某又一次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战胜挫折的方法,积累了战胜挫折的经验,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教之以法,帮助学生战胜挫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给别人一件很实惠的东西,不如教会别人获取这种东西的方法。

同样,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找到应对各种挫折的策略,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较快地成长起来。

今年9月下旬,校团委向各班布置了国庆节之前出一期黑板报的任务。当时我心里实在没底,因为我班的高一新生都是才来校报到,谁也不知道谁的底细。果然,当我向全体学生传达这个任务,并请有这方面特长的自愿报名时,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于前来接受挑战。我想这一下真完了,总不能让我这个做班主任的亲自办黑板报吧。

课后我进行了个别调查。学生们告诉我,他们都没有办黑板报的经验,确实不敢接受任务。但最后我还是把任务交给了几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并向他们传授了办黑板报要注意的基本方法,譬如:字迹要端正、整齐、有力、有体;主题要显明,刊头要简明、活泼、有色彩,可放在正上方或左上方;上下左右不要太满,要留有一点空隙;内容要健康;结构要紧凑;排版要活泼,可横可竖,字画相间,搭配得当。同时我还指导他们怎样找材料和相关用品,并规定了完成时间。因开学不久,任务较多,我就再也没有管了。

一个星期之后,那几个学生说,黑板报弄好了,希望我看一下。我认真地看了看,进行了“初评”,感觉到这次黑板报虽不尽完美,但总体来说还是办得可以的。我当场表扬了他们,但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同时我还许诺,若是黑板报能获奖,一定会奖励参与者。最后,我们高61班的黑板报获得了二等奖,我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为这次黑板报出刊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彭涛、吴媛、彭继胜、朱海和樊雨晴等学生颁发了物质奖品,大家都很高兴。

这件事情使我认识到:很多学生还是要求进步的,也还是有悟性和能力的。作为班主任,只要肯认真指点,他们还是可以为班上做很多事情的。在不断与无知作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许多战胜挫折的经验和技巧,拓展了个人成长的空间,无形中加快了成长的步伐。

三、认识自我,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心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在研究《庄子》之后,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世界上总有路可走。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些话都说得对极了。古往今来,大多数身体、心智健全的人有路可走,那些身体、心智不太健全的人也同样有路可走,而且还创造了更加辉煌的人生。因而《史记》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是的,历代很多名人都经历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和磨难。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身体和心智健全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常常表现欠主动、欠积极,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原因固然很多,但设身处地地想,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并没有抓住时机,点燃他们心中渴望前进的烈火,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勇气,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考验和鼓励。他们总是以我们的眼神为准、以世俗的标准为绳,过分担心失败,患得患失。

俗话说得好:“泥鳅靠捧,孩子靠哄。”只要我们多接近他们、观察他们和发现他们,了解他们的愿望和特长,帮助他们鼓足信心,正确引导他们战胜挫折、磨练意志,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他们才有可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悟出人生的道理。

总之,时代在发展,学生要成长。正面教育是主流,挫折教育是补充。顺境使人成才,逆境更能造就美好的人生。当今时代,很多学生利欲熏心、人情冷漠,若不进行挫折教育,实在难以让他们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奋勇前进的动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