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00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敞畏感,强化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树立良好的生命意识,从而在日后的学习中和生活中拥有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高度意识。本文主要就生命教育与小学语文如何有效融合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古诗词中唤醒生命意识 古诗词中的经典词句能够有效的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结合到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出了野草顾强的生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词的含义,寻找出描写野草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体会,最后教师对经典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从中感悟小草就算经历野火灼烧,它也要努力生长,通过自身的努力野火烧不尽的生长,从而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意识。野草都能够在艰难环境下野蛮生长,自身也应该学习野草这种坚韧不放弃的性格。再例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鸟儿都飞走了,可以让学生对这番景象进行想象,体会所有山上都没有鸟儿的影子,人的足迹也都消失了,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的萧瑟凄凉之感,到处没有一点生机,通过引导学生对诗词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体会毫无生命气息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二、课文内容中欣赏生命的美好 小学语文的课文中有些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气息,具有很深的生命教有意义,因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掘课文内容融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感受美好的心灵,从而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美丽、欣赏、感受人性的美丽。例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中,一场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人感受到了生命价值观的体现和生命的意义。教学时教师重点解析船长的神态、动作、语言,让学生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可耻的,最后通过对全文的总括体会到一个人能尽自己所能救人于危难的崇高敬意和歌颂,使得学生对这一类人怀有无限的敬佩之情,了解到人性的善良和美丽,从而形成正确对待生命的意识,以及学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三、课外活动与读书升华生命意识 教师教学中,除了可以用课堂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课外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育,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的目光和追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知识,学会自己学习知识,从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中提炼知识内容。课外读书、课外活动同样也是学生形成与培养生命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当前的状况、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为学生推荐一些和生命有关的文章、作品。学生在自行阅读中体会与理解这些生命著作的价值,形成了自己对于其中内容的认知。比如《最美丑小鸭》《老人与海》《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升华着对于生命的感悟与理解。这些和生命有关的书籍阅读,能够让学生表现出强烈反应,升华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思想。此外课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性种植一些花草。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有些因为疏忽了浇水,结果花儿最后枯死。有的因为一直耐心浇水,所以花儿生长的非常好。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明白了生命的美丽。 语文本就同时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生命意识渗透,让学生在生命教育中感受生命的定位、价值和存在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生命的认识,其具有现实性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在多样化活动中引导,感知生命、热爱生命,并将这样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实现文明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