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启明九年制学校 642300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而很多人认为作业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忽视了作业本身的延续性、趣味性,使学生一直把它作为任务来完成,而不是作为兴趣去开发,所以作业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我谈谈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地认真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不断地吸引学生。然而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只注重于学生的写,比较单调、乏味,有的老师往往将一些背诵改为默写,听说训练改成了写作,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只忙于应付老师。因此,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愿意学、喜欢学,并渐渐地迷上学。如学了修改病句,可设计趣味游戏题:学生扮演医生,给“病人”写诊断书,开处方,动手术;学了《古诗二首》后,模仿诗的样子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韵、对称,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学了《五彩池》,对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学了直述句改转述句,可设计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转述电话人,练习转述别人的谈话。这样,同学们不但饶有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透彻,老师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难度层次化,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老师布置作业普遍存在于只适宜中等生的“一刀切”弊端,这种作业的布置只能使优等生作业疲劳度相对过轻,不能激发他们去尝试、去创新,而后进生则感觉到作业疲劳度过重,即使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教师设计作业题考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从而设计出有难有易的选答题,如设计几组题,学生选一组作答,或一个大题中选几个小题作答,或设计几道附加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可不做。如我们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我给全班同学设计出了3个层次的练习。1.下限练习: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段;2.发展练习:品析这些妙句佳段,体会这些语句描写的好处;3.创造练习:写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尽量用上这些妙句佳段。学生有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全班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浓厚,全面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之中。又如:教学《落花生》后,我布置的是选择性作业:①写一篇读后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②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样物品,说明一个道理;③列课文提纲,理解中心句的含义。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喜好,选择其中的一份来完成。这样的作业,既能使优等生“吃得饱”,又能让暂时后进的孩子“吃得着”。 三、作业学科渗透化,扩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面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学了游记课文,就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然后指导写参观游览记或导游词;学了介绍现代科技新成果的课文,就让学生写一写这些科技新产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想象一下现代科技的辉煌前景。如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去找一找我们周围的一些古老的桥梁,找一找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先进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语文作业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将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恰当结合。如学了《田忌赛马》后,让学生演课本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课文内容。又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画一画作者游览线路图,要求标明路程、位置、景点名称、特点等。这就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概括力。这样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使语文与各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作业评价合理化,突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科学性 作业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作业批改的目的是给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激发学生以后作业的兴趣。但因老师不自觉就会站在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常会因此打击一些较差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于是我在作业评价时引入了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每次作业,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觉得自己用心完成了,就奖励给自己三个笑脸,然后小组评价,挑出进步最大的同学,也就是“进步之星”,最后是老师评价,对进步大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评价,并能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了学生以后作业的信心和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