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激趣促学  快乐识字--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作者:辛霞

激趣促学  快乐识字--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作者:辛霞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突出这一重点? 我尝试了几种识字方法,如:情境识字、趣味识字、自主识字、课外识字等。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激趣;快乐;识字写字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学生才可以轻松、主动地学习汉字。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现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 尤其一年级的小孩子, 他们年龄小,贪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 想要帮助他们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就需要教师通过不同情境地创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识字的乐趣。
  1.联系生活,激发渴望。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会接触到很多汉字,让汉字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因此,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比较熟悉的生活中去,激发学习渴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熟悉生活地引导下, 学生会积极投入到识字教学中。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识字8《小书包》,在本次教学中,我根据当天的天气,指着红红的太阳,先复习了儿歌《上学歌》,然后引出课题《小书包》,接着,我问孩子们的书包里都装着什么文具呢?我让一大组同学一一说来,在大家踊跃地发言声中,我告诉他们,老师也带来了自己小时候书包里的文具,你们想看看吗?多媒体呈现文具名称,在好奇心地驱使下,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识字教学中,认识了许多生字,这节课既轻松又有趣,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2.游戏中学,带动识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汉字结构特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学生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学习了许多生字。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姓氏歌》,我开展“问答”游戏,师问:你姓什么?生答:我姓王。师问:什么王?生答:大王的王。还可以学生之间一问一答,大家互相问答,加强了彼此了解,学习了许多姓氏汉字。单一的游戏学生会厌倦,同时,我还开展了“拚一拼”游戏,学生用打乱的部件拼成生字。如将“口”和“天”拼成“吴”。还可以开展“找姓氏”的游戏,“孙孙”在哪里?“孙孙”在这里。多样的游戏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识字的主人。
  二、多种方法趣味识字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 新教材众多的识字量,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 这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 在开展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根据汉字特点,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生字, 从而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汉语拼音的功能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帮助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杖,面对不认识的生字,学生可以读拼音,认生字,这是最基本的识字方法。
  2.借助媒体看图识字。近年来,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推力。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枯燥的汉字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日月水火的实物图画和对应的象形字,学生将图片与汉字对照,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模拟形状把字造,理解字义,感受汉字的趣味性。还可以尝试让学生组词说句子,在运用中巩固识字效果。
  3.在比较中识字。比较法识字包含两种情况:一种形近字比较。如:日和目,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眼睛都是两只的,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在仔细地观察比较中组词,区分形近字。还有一种是反义词对比。如:大—小,多-少。在教学中,我观察图片,比较意思,用“问答游戏”的形式和学生互动,我是“大”,学生答,我是“小”,在师生互动声中,学生体会词义相反,玩中识字。
  4.会意识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这就是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简单地来说,就是两个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字的意义。如“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即“跟从”;“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合而成。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们把合体字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一火灭,田力男”;还可以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如三点水+目=泪,让学生体会泪的意思;还可以用数学中的组合,分成练习,在反复练习中,学生体会了会意字的特点,逐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为后面形声字的学习奠定基础。
  5.归类识字。归类就是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置于一定的地方或系列中。归类识字就是将相同类别、性质或相同偏旁部首的生字放在一起学习,教给学生这类汉字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一年级教学中常出现的类别形式有:
  ①人称代词:你、我、他等,我根据课堂情景运用你、我、他,练习说话,我是老师,你是女孩,他是男孩。在语境中学习人称代词。
  ②身体部位名称:口、耳、目、手、足等,我采用触摸法记忆,一人说字,一人摸,在互动中识记身体部位名称。
  ③和天气有关的词语:云、雨、阴、雷、冰雹、霜冻等,我采用朗朗上口的对子歌记忆,男生女生互对,趣味无穷。
  ④动物类:黄牛、猫、鸭
  ⑤植物类:花、草、莲
  ⑥水果类:杏、桃、枣等,我采用看图识字,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⑦量词归类识字:一(头)牛,一(颗)枣,一(堆)杏子,一(群)鸭子。我采用量词运用法,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圆形颗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一颗葡萄,直观感受“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同时,我还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量词,扩大量词积累。
  ⑧部首归类识字:就是相同部首的汉字放在一起,归纳偏旁表示的意义,从而学习这一类字。如提手旁,拔、拍、打;足字旁,跑、踢、跳等,我采用动作表演法,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学生做一做,演一演,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毫不费力气。
  ⑨相同部件归类识字:炮、泡、饱等,他们都有相同部件“包”。在教学中,我采用编顺口溜的形式,巧计相同部件的字,用火放鞭炮,用水把茶泡,用饭来吃饱。这些饶有兴味的顺口溜,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
  6.形声字识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大量形声字的涌现,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叫形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例如用“木”作形旁,可以组成“桃、棵、梅、林”等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例如用“青”作声旁,可以组成“请、清、情、晴”等读qing 不同声调的形声字。结合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运用编儿歌,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如《“尧”字歌》有火把水烧,有水把火浇,左边绞死来围绕,换上提手来阻挠。
  “教无定法,但有良法”。在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只有安排与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才能激发他们的识字潜能,感受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鼓励创新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新教材则处处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时空。在识字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自主创造、随时交流识字方法,任何稚嫩可笑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的良方,我都不否定,我经常这样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用的什么好办法?请你来教教大家!”“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影”字,学生就有很多自己的办法:有的说:我用加一加,影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景,右边三撇;有的说:我来比一比、换一换,我把影和惊来比,惊去掉竖心旁换上日和三撇就是影;还有的说:我编了一个顺口溜:头上太阳照北京,身后跟着个影影。
  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初级的、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蹲下来看学生,拉近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于答题正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对于答题错误的同学,教师也应给予“阳光微笑”,发现答题中合理的成分,指出改进的方法,肯定学生爱提问题、主动答题的态度,为学生搭建顺势而下的台阶,巧妙运用否定性评价,使暂差生不畏惧答题,进而喜欢答题,喜欢与人交流。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老师们,让我们创设自主识字的晴空,让孩子们展开创新的翅膀在识字王国中自由翱翔吧!
  四、课外延伸主动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
  1.在生活中,结合实践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在向孩子们眨眼;进入商店,各类的物品向孩子们展开笑脸;看电视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的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教师应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为孩子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展孩子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充分利用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实现生活课堂化。
  2.在讲故事、读故事书中识字。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我抓住这一特点,给枯燥的识字增添情趣。在每周的班会上,我坚持用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讲故事。开始只有学习好的同学讲,后来经过多次锻炼,讲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和游戏机,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长。可以看出,他们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3.运用“识字袋”,巩固识字。孩子识的字越来越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或组词,或写一句话……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五、写字素养必不可少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学生对生字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如何指导把字写“正确、端正、整洁”,乃至美观呢?
  首先,写字教学时,我分为七步走:
  1.观察。看字的结构;看字的笔画、笔顺特点;看笔画、部件占位;看特殊笔画、笔顺,明确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2.教师示范书写。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并加强示范引路。如“牛”字的“竖”要出头,“白、月”等字的“横”靠左不靠右等特点,都需教师特别强调,对易写错的地方,则用醒目色彩凸现出来,加以重点强调。
  3.学生书空摹写。
  4.描红、临写。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及行笔笔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5.展示评价。通过展示学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及时进行调整,让写字教学落在了实处。
  这样有重点地进行写字指导,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避免了学生课下进行大量重复机械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次,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时常提醒他们: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头,眼离本子一尺。渐渐孩子写字的姿势端正了,态度端正了,间架结构掌握好了,写出的字就非常美观了。
  总而言之,“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部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语文新课程标准》
  ②《一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