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家校合作育人策略探析--作者:魏少良

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家校合作育人策略探析--作者:魏少良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教师发展中心                 5144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此起彼伏的打工热潮,农村青壮年可以说是“倾巢出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随之出现,愈来愈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非常突出,加上影视、网络等进入农村生活,可以说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而单一的评价机制,单纯抓教学、一味抓成绩,导致学生的品德教育空洞,心理教育缺失。如果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得不到家长高度的重视,仅仅由学校单方面解决的话一切教育都无从入手。那么在信息化环境下,作为农村中学应该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本文结合课题研究实践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家校沟通;策略;农村中学
一、研究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2)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越来越紧张,家长及老师沟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加上书信、家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发展出现种种问题。我们现在注意到:一方面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常听到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有的学生还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家校之间不和谐的局面还常有发生……。因此,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加快家校共建步伐在共建和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够高,没有教育孩子的意识,放羊式管理孩子,任由孩子自由成长;还有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托付老人,或者忙于工作、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原因,无暇照顾孩子;我校片区内的另外一部分家长,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尤其男孩缺乏自信和阳刚之气。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得当,使我校深深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家校合作,才能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研究现状
作为在农村教育战线奋斗了15年的教师,对农村家校结合的困境一直非常关注,2016年1月份开始,课题组对13间农村中学开展关于“农村高中家校结合”的问卷调查和系列座谈会。得出了如下结果:
调查发现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安全、生活成了压在教师身上的三座大山。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从早上到校到下午放学从不间断。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即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也很少能够回来参加,家校结合基本是空白。在数据的整理中,我选择了五华县三种类型(农村高中,农村初中、县城中学)共7间学校为样本分析农村中学家校结合的现状。问卷调查样本人数(以班主任、学校管理者为主)218人,仅有62人有意识、有计划利用学家校结合进行管理,占总人数的28.4%。农村中学家校结合进行管理的模式方面普遍存在“真空”、家校结合管理特别是校长的意愿不强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农村中学家校结合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校合作意识不强
家长方面,多数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并不明确自己身上所担的教育责任,错误地理解为教育只需要学校就可以了。学校方面,一些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有些教师即使有意愿与家长合作,但是却把家长放在配角的位置,导致家长合作中比较被动。
  (2家校合作方式固化
  目前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模式比较固定,大都停留在原始的开家长会、家纺等原始阶段。
 (3家校合作内容单一
  通常情况下,家长与教师联系主要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联系家长则是因为学生近期学习成绩下降或犯了错误。家校双方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而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得较少。
三、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组织、实施“信息化环境下构建农村中学家校合作有效教育模式的研究”,探索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二)实践意义
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意识到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都认识到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之间进行更加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信息化环境下的家校互动”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和现代通讯网络,为学校提供一种有效、便利、及时的教学沟通、交流辅助服务系统,同时向教师和家长提供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是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德育状况及时进行沟通的渠道,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给老师为学生在线辅导、课外学习提供帮助;供学生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等等。充分体现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及时便捷的个性化沟通,从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四、信息化环境下农村中学家校沟通的策略
(一)全面开通和教育或腾讯网智慧校园平台,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在传统家校互动形式中,家长对学生每天的到校时间和离校时间、学生在校活动情况与学生表现的掌握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校讯通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让家长随时随地都能掌握学生到校情况,解除了广大家长心中的隐忧。
和教育中有家校互动平台,里面将课堂互动、学校管理、教育云平台深入整合,为学校、家庭、个人创建的一个科学、高效、和谐、智慧的家校互动平台,有效减轻老师工作负担,推动家长深度参与教育,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使教育能量最大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家校交流一体化合作机制,推进学校教育管理新形式。我们通过腾讯智慧校园计划,初步设计如下: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班级主页模板,设置完善家长、学校、任课老师、班主任、学生的权限管理,班级主页中设置学生座次表、课表、作业薄、通知、留言板、班级荣誉、值日安排、卫生安排、作业批改、班级宣言和规章制度等栏目,并绑定数据库。依托该平台,能随时查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还能登录班级主页查看其他信息。
(二)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社交软件,及时传递学生信息
  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程度已经日益广泛。人们甚至已经重度依赖移动互联技术。如何能够利用家长手中的移动互联,是新时期有效促进家校沟通的合作关键。在新时期家校沟通中,教师必须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的社交软件。使自己成为以班级家长和学生为受众的自媒体。以教师为信息发布主体,以社交软件为媒介,向家长及时、迅速、定期推送学生在校信息。并积极鼓励家长参与讨论与研究,发表对学校、班级管理意见,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家校合作程度。如可利用微信公众帐号,向家长推送班级新闻、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或利用微博,向公众展示班级文化,吸引各地网友参与班级建设讨论,广泛吸取各方意见。
   首先,移动互联应用中,最为普及和利用的便是社交软件。无论是国外的脸书、推特还是国内的微信、微博、QQ等,这些社交软件的公用已不再是单纯的交友聊天。更是作为一种媒体的传声筒,作为最为及时和广泛,最能促进有效互动的新兴媒介。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家长们可以随时通过手机QQ群和微信群,了解班级最新动态,学生最新学习情况,及班级内问题讨论。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随时可以讨论学生的各类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不断改善教育方式和方法。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无线通讯网络结合的优势,达到学校与家长之间随时随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拓宽了学校、家庭、学生沟通的渠道,更好地发挥三者的教育合力,为营造适合学生综合发展的氛围和环境提供了便利,同时为家长提供更全面、更详细的家教辅导,成为校园网的有利补充手段。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以及点对点、点对多的视频交流模型。

    其次,校园网,成为信息化环境“家校互动”新窗口。家长可以通过校园网,了解学校近期活动安排及具体情况。通过建立具有浓厚学校特色的网站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网站的形式在不断更新,网站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有的老师侧重于记录教学随感;有的老师记录下学生每一天的表现,和家长、其他同学一起进行互动评价;有的老师利用网站开展了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家长还可以通过主题在线交流板块,和老师或其他家长讨论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学校还可定期邀请专家在线给家长答疑,从理论高度来指导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三)积极探索家校和社区在信息化环境下互动的新机制。
在逐步完善信息化环境下家校互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社区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关注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实现教育社会化,不断推动我校教育的发展。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模型的建立和运用,加强社区教育与家长委员会建设,有效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教育资源,特别是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构成一体化教育模式,为学生健康的社会行为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持。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及作业也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取大量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可通过家校沟通合作平台,展示研究成果,供所有家长老师评价修改。也可通过平台,与同学间交流,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分享他人成果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利用互联网,学校可将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向家长推送。鼓励家长参与对教师评价和考核。利用此途径,学校管理决策者可多听取来自家长的意见。互联网企业多注重于用户的直接感受和参与感,用户是评价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虽然在教育评价中不以单方评价为标准,但多元性的评价可促进评价考核的公平性。提高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成为监督督促教师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学生普遍爱新鲜,乐于接受新事物,通过微博等方式可以使师生间更轻松、更直接地进行交流。教师要改进工作,必须了解学生,而与时俱进地利用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能更贴近学生,使学生乐于与老师交流。同时可起到宣传班风、班规、班貌的作用,增强班级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本文提出的使用互联网技术有效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对加速学校信息化、提高家庭和教师的教育素质和工作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家校沟通提供便利,能够着实有效的提高家长与学生的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朱建峰;;“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师通讯);2018年04期
 [2]卢清红;;搭建网络平台,开展家校共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年01期
[3]黄锦锦;;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J];成才之路;2017年26期张君;郑传东;;基于QQ群的家校协同教育新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13期
[4]黄立新;陈丽敏;;在线直录的“家校e堂”平台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