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 533800
人类社会已进入充满竞争挑战的21世纪,教育要为新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的作文教学该如何跳出某些习惯的框框和某些固守的偏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呢?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关键是要“放手”。
一、放手做
学生的作文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所以,除课堂上“放手”进行创造性的师生表演、生生表演外,还应“放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实践的大课堂熟悉生活,用慧心去体会,用慧眼去追寻,用双手去实践,感悟生活的甘甜,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明白人间的真情和爱心。引导他们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
这样,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实践。习作时,才能进入叶老所述的“语语摹其形,语语传其情”的写作境界,才能有独到之见,有所创新。
二、放手读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读是写的基础,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认识、创新能力。
为提高阅读效果,还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比如读书要做到“四学”:1.读中学观察;2.读中学选材;3.读中学布局;4.读中学表达。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材又得法,读得多,见识广,作文时就能旁征博引,谈吉论今,写出生动、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三、放手说
学生经过”放手做”、“放手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习作前先“放手”练说,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养成在动笔之前先练说的好习惯。那么,让他们说什么呢?可以说命题、说中心、说选材、说布局、说内容……说的形式也可以多样: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指名说、表演说,说局部、说全篇……
对于学生的口头说(口头作文),教师应热情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富有新意,敢说出带有独创性见解之语,哪怕是一个词说得好,一句话说得好,一种观念有新意,都要报以鼓励的掌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畅抒胸臆,敢说、爱说,为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放手写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开始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控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提倡写“放胆文”。
1.放内容 初学习作的小学生 往往产生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有富有启发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写作兴趣,解除顾虑,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2.放体裁 不限文体地“放手"去写,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跃,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显示,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3. 放形式 在作文过程中,应不拘形式,“放手”让学生尽情去写。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也可以倒叙、插叙,或是散文中夹诗歌,或是引述改转述,或写实,或想象……都要大加赞赏。
这“三放"要落到实处,学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文体新颖、形式多样,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五、放手评
评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之乐,掌握成功的“诀窍”,而且能互相取长补短,激发写作积极性,创新能力、认识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要“放手”让学生来评。可以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全班评。
六、放手改
学生评议完习作后,要"放手”让他们修改。老师应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然后以自改、互改、小组改、全班改等形式,启发学生“放胆”去改。修改之后,还可以通过互相加“评语”,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这样放手让学生去改,不但使学生的习作信息及时得到反馈,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是很有利的。
“六放手”的作文教学,不仅多角度、多层次地拓宽了学生的生活领地,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习作水平,而且融思想教育、社会实践、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为一体,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素质教育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