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萨提村幼儿园 843000
摘要: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尝试把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活动,把幼儿真正放到主体地位,把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与各领域教育整合起来,不但能使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实效,而且能促进幼儿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采用哪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兴趣呢?下面就来谈一谈:
关键词:教师;幼儿;国家通用语言;积极性
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兴趣
1、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将情境教学运用于教学之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创新教学情境,帮助幼儿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语言教学活动《认识单词红、黄、绿》。教师布置了一个菜园的场景,菜园里有绿色的苹果、黄瓜、青菜;黄色的橙子、柿子、香蕉;红色的萝卜、橘子、石榴等,教师手指西红柿问幼儿:“西红柿是什么颜色?”幼儿回答“红色”。教师接着问;“还有其它相同颜色的水果吗?”幼儿指认出菜园中红色的水果和蔬菜,学习单词 “红”,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幼儿学习单词 “黄”“绿”,在幼儿认识红、黄、绿的基础上,让幼儿依次采摘同一颜色的蔬菜和水果,然后教师出示单词“红、黄、绿”的卡片,请幼儿一边看一边读,幼儿熟悉读法后,让幼儿寻找教室有没有红、黄、绿的颜色,鼓励幼儿把所学单词运用到生活中去。结果大多数幼儿不但能够正确区分红、黄、绿三种颜色,而且掌握了单词的正确认读,效果非常好。再比如:中班歌曲《在农场里》,教师在墙面上布置了一个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农场背景图,教师播放《在农场里》配乐朗诵歌词请幼儿欣赏,幼儿一边倾听优美歌声,一边边用肢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模仿歌曲中小动物的叫声,幼儿在一遍一遍的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演唱歌曲。又比如:儿歌《猜一猜》,教师通过操作相关的动物教具,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幼儿基本掌握儿歌内容后,教师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戴上小羊、小猪、小狗等动物头饰,教师让一名幼儿蒙上眼睛,然后指定一名幼儿走到这个幼儿跟前,蒙上眼睛的幼儿问:“你是谁?”另一个幼儿要一边说:“我是小狗汪汪汪,或我是小猪噜噜噜”,一边模仿小动物做动作。游戏若干次以后,换角色进行。幼儿在游戏中,一边模仿小动物做动作,一边学习小动物的叫声,不但掌握了儿歌内容,而且背诵的十分熟练。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教学中,愉快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兴趣。
2、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角色表演游戏运用于教学中。在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自选头饰,担当相应的角色。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指导,并鼓励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反复练习,不但丰富了活动内容,学到了知识,锻炼了交往能力,而且练习了说国家通用语言,达到了促进幼儿国家通用语言发展的良好目的。
3、在语言教学中,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故事和图画,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把图片悬挂出来,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绘声绘色地讲述,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给幼儿提供自由讲述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能充分提高幼儿国家通用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在语言活动故事《小红花找朋友》中,幼儿看着色彩鲜艳的图片,倾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内容,幼儿听得非常入神。教师再次讲述,让全班幼儿学习故事中优美的句子,然后分组让幼儿进行讲述。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学说简单的句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完整的幼儿,可让他们讲述图片中的一幅或故事中的一段,语言发展好的幼儿,可以安排讲述较长的内容。还可以在语言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讲述。长此以往,幼儿的国家通用口语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4、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有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等。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幼儿,难以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师幼互动,教师可以关注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坐在一起,幼儿之间可以一起念学过的儿歌,一起唱学过的歌曲,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书,不但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而且在理解图书内容的基础上,倾听同伴讲述,大家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幼儿间的合作能力也会越来越好,国家通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水平,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四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照顾好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全面提高。
二、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增强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用可爱的动物和卡通人物做教具,边讲边演示,让幼儿反复倾听,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比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语言活动《认识动物》的教学中,教师手里拿着动物玩具或图片说:“这是小鸡,请你们模仿小鸡,做一下小鸡走路的动作”随后幼儿一边练习小鸡“叽叽叽”叫,一边学习小鸡走路。老师说小鸟,幼儿做小飞的动作。老师说小鱼,幼儿做游的动作。在比如:在认识表情时,教师手里拿不同表情的娃娃脸卡片,教师任意举起一张卡片,反复说“笑”、“生气”、“ 吃惊”、“哭”等,让幼儿作出相应表情。教师还可采用模仿口型的方式,老师重复说,幼儿做无声模仿。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零散时间,播放幼儿学过的朗朗上口、节奏明朗的短小儿歌、歌曲和故事,让幼儿倾听。总之,只要教师变换花样,让幼儿反复倾听。幼儿的倾听能力就会增强,记忆就会加深,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就更高。
三、注重因材施教,调动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各异。针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口语发展较慢,胆小的幼儿,教师要关注他们,要有意识地和他个别交谈,指导幼儿练习说话,发现他们口语中的错误及时纠正。谈话时要放慢速度,鼓励幼儿讲清楚,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对不爱表现自我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幼儿有了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幼儿得到教师的夸奖,不但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也愿意用国家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愿了。对于不爱表达的幼儿,教师不能性急,而要给以适宜的指导,抓住有力时机指导幼儿进行口语练习,长此以往,幼儿性格也变得活泼了,也乐于和教师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了。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计划的指导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要激发幼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只有让产生强烈地学习欲望,才能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断的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幼儿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尽一份力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