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例谈图像史料在《文艺复兴》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作者:李艳

例谈图像史料在《文艺复兴》历史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作者:李艳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    625000
 
 
1960年,法国学者菲利普•阿里耶斯出版了《儿童的世纪:家庭生活的社会史》一书,该书呈现的是从中世纪到近代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儿萤的生活状况。阿里耶斯在研究中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文字史料,还参考引用了包括墓碑、雕刻、绘画等大量的图像资料,成功尝试了对图像中的社会观念的剖析;研究中不仅将图像当作史料与历史证据,还把图像当作观察当时人们的观念意识的镜子,通过对有关儿童的视觉艺术的观察研究,分析与阐释当时人们的儿童现。这种以图像证史的历史研究方法在当时的历史研究领域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在此影响下,历史学家逐渐重视图像在历史研究中的地 位和作用。而将图像与文字史料相结合来考察历史的一种历史研究模式一一图像史学应运而生。图像史学是一种从与历史相关的视觉资料,即一切具有形象的、可视的历史资料,包括实物图像、装饰图像、写实图像、影视图像等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定向加工的理论研究方法。如今,图像证史不仅是历史研究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还逐渐被引人中学历史教学中。因为,一定意义与形式的历史图像既可以证史,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逻辑推断和历史想象,从而构建历史、理解历史,提高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图证史、引导逻辑推论和历史想象来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逻辑推论和历史想象是历史认识和历史表现中经常运用的思维方法。历史经验在获得表现之前,以分散、零碎的材料状态存在。是逻辑推论与历史想象将这些分散零散的历记忆连接成整体的历史经验。 18世纪,逻辑推论受到重视;19世纪,历史想象被认为是理解历史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从逻辑推论与历史想象在历史表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视角考察,逻辑推论与历史想象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而。在历史思维屮,逻辑推论就像历史的骨架,它规定历史想象运用的范围与限度;历史想象则如同血肉,在逻辑推论之上形成一幅富有表悄的外形,使历史意识有了传达的载体。逻辑推论与历史想象首先归因于历史主体进行历史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和写作历史。对中学生来说,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而生动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在其他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逻辑推论和历史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和欲望,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建构和理解。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文艺复兴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对其内容讲述有几个代表典型人物,还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即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对过去中世纪人们的思想生活以“神”为中心,不能贪图世俗享受,过着禁欲主义版的生活,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进步学生不能从简单空洞的文字概念阐释中理解。于是在这一课我补充运用了丰富典型的几幅当时画家的图画,从中具体分析人文主义的体现,让学生切实理解了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
                 《神在人间——宗教画中的世俗人性》
画作《春》是画家波提切利根据波利其阿诺的诗歌创作于1481年至1482年间的一幅蛋彩画。作者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寓意画。这幅作品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也是一位维纳斯,但形象并未比前一幅上的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相反,倒是左边三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画面左端描绘的三美神舞动着春天彩霞般的轻纱,手拉手在翩翩起舞。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是女性美的典型,在形象上波提切利将她们描绘的十分相像,又有微妙的差异。三人中从左至右第一个美神动态幅度最大,头发松散地披着,胸前别着一根别致的胸针,衣服格外华丽、内外起伏,整个姿态显示了她内心剧烈的冲动,这些特征说明了她就是“爱欲”的化身。相反中间的一位,无任何娇饰,衣着也极为朴素,表情严肃,无疑她就是“纯洁”的化身了。在朴素、雅静的“纯洁”和华丽、热情的“爱欲”的接触中,“美”诞生了。三美神中,“纯洁”和 “爱欲”的对抗,“纯洁”的左肩衣服脱落下半截,暗示了爱的诱惑,作者在这里表现了爱的觉醒与美的追求。从而自然的引出了作品的主角——美和爱的化身女神维纳斯。她位于两组人物的中间,又稍高一点。飞在上面的丘比特之箭恰好对着“纯洁”之神。一幅春天的作品,同时又是一首讴歌维纳斯爱的胜利的战歌。
在这幅画中,神没有过去的神圣庄严、肃穆呆板,体现其高高在上不可亵渎的传统,反而是充满了凡世人性的神,讴歌人性:爱的觉醒与美的追求。是春的复苏,也是人性的复苏。
宗教画《草地上的圣母》是拉斐尔早期的作品。该画的宗教主题应该是圣婴降临后,圣母玛利亚对耶稣基督的照料。是以表达圣母高尚的爱德和圣德为题材。然而,拉斐尔借助这样的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画中背景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原,远景优美,近景是绿草遍地,加上天空有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柔和的微光。从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画家借这个开阔场景寓意人文思想的博大,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位于中心的圣母侧身而坐,她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画中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形象朴素、真实、秀丽文静、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圣母的脸上安静、慈爱的微笑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这充分体现了拉斐尔心目中的圣母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与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妇人一样,对世人充满慈爱。而画中的两个孩童是在圣母的关怀下开心地玩耍。两个孩子天真无邪,给人一种活泼好动的感觉。孩童手中摆弄着基督教中神圣的圣物,由此可以看出,画家更加关注人类本身的自由,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希望摆脱宗教教条对人们的束缚。图中两孩子明亮的肤色在圣母深蓝的外衣及绿色的草原之前明显地浮现出来,圣婴耶稣十字架,这使圣母表情慈爱静谧又微妙,笼罩着预感儿子未来命运的忧郁。情与景富有浓郁的诗意,洋溢着人世间天伦之乐的幸福、美好的情调。整个画面充满愉悦欢快的气氛,一种母性的人文关爱跃然纸上,图中圣母的母亲形象令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
这幅画,一改传统宗教画中仅仅对传说人物的事迹的描述和对他们崇拜。它更多的是透过画面的中人物形象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所以说,这并不是一幅简单的布道宗教画,而是一幅富含人文气息的爱!
《人性的健美与力量》
《大卫》雕像创作于16世纪初,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46吨。《大卫》,是文艺复兴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
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象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
由米开朗琪罗创作的雕塑《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琪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通过以上图像资料的分析,学生从中感悟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时代特色,人们的思想状况,真实情感的体验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打破宗教禁锢,思想的解放,人性的复苏带给人们巨大的文艺创作热情,有一大批在人类文化长河中至今仍闪闪发光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今天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图像资料财富,也让学生理解通过分析艺术作品也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状况。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