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者:王妍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者:王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摘要: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采用的方法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具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讨,总结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可爱、天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那么,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爱学习、乐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针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内容相比别的学科比较没有趣味性,很难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1.魅幻多彩的语调。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时候我们就该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大哥哥,大姐姐,或者好朋友,那么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总用严肃的语调与孩子交流,同样一句话用不一样的语调说出来,效果截然不同,形象生动的语调同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形象生动的语言。难于记忆的数字孩子不容易理解,但是比作别的身边的事物,认数和孩子记起来就容易多了。如记数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教师利用顺口溜:“1象木棍,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镰刀,8象葫芦,9象勺子。”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生动的语言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如教学《第几》一课,“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经常用到“第几”,但概念仍是很模糊的。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贴合学生生活的“购票”这一情景,教师说:假期要结束了,明明要返回老家读一年级,为了不耽误爸爸和妈妈的工作,他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于是他来到车站买票。出示买票的课件。创设这一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教师将这幅图制成电脑课件,扩大这幅图的使用功能。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动画退出),后面的人依次上前,这时,教师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第几”的过程中应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对探索新知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交流。
  2.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浅、知识有限,他们普遍爱听故事。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情境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兴趣必然浓厚,注意力就会迅速集中,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借助《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的情境展开教学,课件上依次出示四副打妖怪的场景,提问“你们知道金箍棒到底变多长了呢”引出小数及学习小数大小的变化,通过这一故事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明显。
  3.设置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疑问使数学思维的“启发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他们原有的心理,他们迫不及待的要解决这一疑问,心理产生欲罢不能的学习欲望,使其兴趣盎然、专心致志的投入到探索性学习活动中去。
  三、学具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使人人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摆一摆、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建立丰富的表象,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满足了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
  如教学“1-5”的组成时,除了让学生数数,并让学生借助小棒摆小棒,并试着摆出各种你喜欢的样子,有的孩子摆出小动物图案,有的孩子摆出花朵图案,各种各样。孩子们还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欣赏。这样的数学课堂才真正的是“动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动也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分散是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孩子们定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学习新课,能善用游戏来学生数学知识,启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如教学“第几”时,我设置了“我说你做”的游戏,组织几个学生上讲台站成一排,教师说“从左数,第3个同学举手”,那么对应的那个孩子就要举手;教师说“从左数,前3个同学举手”,对应的孩子举手。孩子们很快理解了“第几”和“几”的区别,一旦有孩子做错了,孩子们能立马指正。可见,这样的游戏练习,不但直接突破了课堂难点,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妙趣横生,还使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五、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多媒体教学集声、色、光、图于一体,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通过动态的演示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在教学《加法》时,小丑一个手拿了4个气球,一手拿了2个,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两个手的气球合起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合起来”就是“加法”,不经意间这一个“合起来”的动画就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突破了本课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再如多媒体中的手机投屏功能,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将孩子们的作业投屏在屏幕上,小学生对同伴的作业充满好奇,如果是优秀作业他们会效仿,如果是有错误的作业他们会提醒自己注意。这往往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讲来的轻松,孩子们掌握的也轻松,课堂充满了乐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讨,总结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提高数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①王瑞.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专1).
   ②曹培英.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探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