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幼儿园 553400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对身边常见和易发现的材料感兴趣。比如,路边的石头、树枝、棍棒等。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利用,让孩子在充分尝试自然材料的快乐中,身体动作也得到发展。
关键词: 幼儿;体育游戏;自然材料
一、自然材料的可利用性
一次,小朋友户外自选活动时,小花园活动场地上,留有几根修剪后的枯树枝,有几个小朋友捡起来,利用树枝或挥舞着,或在地上摆弄着跳来跳去,玩着自创的动作,大汗淋漓,不亦乐乎,让没捡到的小朋友在旁边羡慕不已,跃跃欲试。这些画面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教师何不利用这些幼儿感兴趣的自然材料来开展利于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活动呢?
二、自然材料的选择
自然环境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中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自然的元素多元丰富,是任何图像、视频、音频都无法模拟的。 孩子浸泡在大自然中,五感被充分调动,给孩子创造了丰富的内心体验。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一理论。在国家号召生态文明的今天,我渐渐地发现我们的孩子远离了大自然,更多陪伴孩子的的是动画片、电脑游戏、游乐场等,似乎这些已经成为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你询问土地、鸟叫、花香时,孩子们一脸茫然,又或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在告诉你答案。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失去了亲近、了解、拥抱自然的机会,远离了原本自由、快乐的大自然,是什么让孩子与自然渐行渐远。在大自然中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孩子回归自然,在自然环境中爬树、玩火,享受自然带来的身心体验和乐趣。在一次带领孩子们在下雨过后去观察爬在地上的蚯蚓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教育本该如此,孩子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观察躲在角落的蜗牛,去触摸泥土、聆听鸟叫、眺望星空、感受空气、体验播种、感受生命。在这些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和环境的互动是身体的运动得到发展,挖掘幼儿体育运动的潜能。例如:晴朗的天空,带领孩子们脱下鞋子,光脚体验,用脚感知身边的自然,泥土、水泥地、树叶、木桩、树皮、树枝等等,一切的感知都来源于孩子的亲身体验,一切的感受都来源于孩子体验后的内心表达。这样的游戏活动更加的生动和有趣,同时是可以和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和锻炼相互融合起来的。
三、内容的趣味性
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一个成功的体育活动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在以往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单向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师示范新动作--幼儿模仿练习游戏巩固。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体育教育偏重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主动、快乐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小朋友喜欢自发的、熟悉的游戏情节,教师应该多关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动画、游戏等,把这些融入到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中。这样更贴近幼儿生活,能吸引幼儿自然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四、环节设计的科学有趣
环节设计中可用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或故事情节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设计不同难度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在挑战游戏中学习规范动作,并进行身体锻炼。教师的材料选择是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要操作简单且多变,易于幼儿操作和尝试多种玩法。活动设计过程要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身体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游戏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及增进同伴间的情感。
五、环境的支持
教师要具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当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时,除了鼓励幼儿参与自然材料的收集、分类过程。应当支持幼儿自己利用自然环境创设自己的体育游戏运动场所。这样的环境不仅有材料的支持,幼儿利用与大自然的互动更改设置适合自己需要的运动场所,不仅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在游戏化体育活动中实现自己活动时主体性和游戏化活动的发挥。例如:幼儿与老师合作挖的土坑、地道、管道、攀爬绳等。幼儿真正成为游戏化体育活动的主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运动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