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553500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餐桌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食材,人们对于马铃薯的应用量需求非常大。同时马铃薯又适合于在南北各种气候进行生长,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范围。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地域气候差异大,不同的地方对于马铃薯的种作方式也有着差异,本研究将探索在不同耕种模式下对于冬种马铃薯产品与质量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种作方式;马铃薯;产品;质量
引言:我国南部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冬季的气候较为湿润温暖,因此为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发了大量的冬天用于种植更多的农作物,而马铃薯就是能够适用于冬季南方种植的农作物之一。然而结合不同的种作方式即使在冬种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于产量和品质也会产生显著的差异,因此本项研究将结合冬种马铃薯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其产品和质量所受到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分析,进而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冬种马铃薯种植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1实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实验选择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实施的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所研究的公众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种作方式少跟覆盖稻草种作方式免耕覆盖稻草种作方式免耕覆盖后盖上透明底膜何敏跟覆盖后盖上黑色地膜共5种不同的种作方式。按5种不同的种植方式每种种植1公顷。
1.2种植准备
在种植之前先进行整地准备,将用于种植马铃薯的区域跟中诚其宽为1.6米长度为1.14米高宽为0.4米面积为1.824平方米的马铃薯种植板块,按照每一板块种植四行马铃薯的间距进行平均分布,是美行与每行之间的马铃薯能够相隔40厘米。在种植的过程中每株与每株马铃薯之间的距离设置为30厘米。最后按照相应的种植区域美屈种植168株每公顷种植82,500株。在播种之前对于找大白马铃薯选中时应将病薯或者烂薯完全去除,同时将多灵菌与赤霉素进行混合配制成混合液用于浸泡马铃薯“早大白”品种5分钟,以有效降低马铃薯薯种的并发率,同时促进马铃薯发芽生长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马铃薯种准备之后通常情况下两天左右具有一个催芽的过程然后待马铃薯出现肉芽之后再进行马铃薯的种植。
1.3种植方法
在具体种植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种植方法就是打开种植沟正常播种,然后以10厘米厚的土壤进行覆盖。而少耕覆盖稻草的种植方式则不需要进行基地,可以直接在相应的地面准备平整以后进行播种,播种以后撒上其沟通的泥巴然后再盖上8厘米左右的稻草。而免耕覆盖稻草则是在种植之前先撒上碎土,再播种盖上碎泥盖上稻草。免更覆盖后盖上透明底膜的方式就是在上述基础之上与稻草上面盖上透明地膜,免耕覆盖号盖上黑色寂寞的方式则是将透明底膜换成黑色底膜。
1.4后期管理
在马铃薯种植以后每周对马铃薯进行生长情况的记录,在记录时主要选择不同种植方式下马铃薯的幼苗高度和冠幅进行测量,最后在马铃薯成熟之后对马铃薯进行称重。
2指标观察
在马铃薯成熟以后,选择超过50克的马铃薯作为商品薯进行相应淀粉、水溶性蛋白质、还原糖以及可溶性总糖等相关参数的测定,以进一步观察在不同耕种方式下相应马铃薯的成分和质量。
3结果分析
通过对不同种作方式下马铃薯种植之后的相关产量和产品质量进行分析,显示出以下两方面的结果:
(1)在不同种作方式下对于马铃薯种植产量所产生的影响,显示出对于少覆盖稻草的区域相应的马铃薯产量相比于其他四种种植方式都有所提高,结合这一结果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在南方地区进行冬种马铃薯种植时我们应该采用少覆盖稻草种植模式,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的种植产量。结合这种方法的应用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即不需要泥地,可以直接在相应的平齐地面进行马铃薯播种,在播种之后撒上一定厚度的碎泥,在运用8厘米左右的道材覆盖即,这种种植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
(2)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在进行质量考核时主要结合不同种植方式一下的商品薯淀粉水溶性蛋白还原糖可溶性总糖等相关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显示出不同的种植方式主要对马铃薯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传统种植模式下马铃薯的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能够达到0.359aA和3.197a,而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还原糖以及淀粉等相关含量所产生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在对马铃薯种植的过程中选择传统种植模式能够使马铃薯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这也说明相应的马铃薯质量更好。
4总结
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冬种马铃薯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马铃薯种植产量方面,主要以少根覆盖稻草方式能够获得更良好的马铃薯产量,而在马铃薯质量方面主要以传统种植模式能够使能够使商品数拥有更高的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因此我们在终止冬种马铃薯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作方式,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种植的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玥琳. 不同栽培方式马铃薯块茎发育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2]江立凯,马旭,武涛,陈学深,孙国栋,谭永炘,鹿芳媛,陈桂生. 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机的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J]. 农机化研究,2016,38(07):263-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