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渡,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复习课最忌题海战术,精选题非常重要。
我就复习课练习的设计方法与要求谈下自己的经验。
1、趣味练,激发学习欲望
一个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上。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学生提不起精神,毫无兴趣可言。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应用性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例如六年级“平面图形面积总复习”中,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9厘米,宽6.7厘米,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如果只是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就会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利用电脑稍微加工,改变成“阿凡提赶羊”的动画片:“巴依老爷买回一群羊,叫阿凡提把羊赶到羊圈去,阿凡提发现羊圈太小羊装不下,巴依老爷要阿凡提在不能多花钱的条件下,把羊圈变大,否则不给工钱。聪明的阿凡提把用木桩围成的长9米,宽6.7米的长方形羊圈依次改围成正方形和圆形,最后把羊顺利地赶进羊圈,拿到了工钱。”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包装”,让学生耳目一新,伴随着故事的发展,教师适时地提出:“木桩的根数不变,说明了什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谁的面积大,为什么?请通过计算说明。”这样的练习,不仅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对比练,防止知识混淆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很快理解掌握刚学的新知识,练习的正确率很高,专项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可是,在做测试综合题时,不少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前后的对比联系和区别,往往受到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互相混淆。因此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错、易混淆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知识应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并且注重练习的典型性,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从而领会知识的实质,提高练习的实效。比如吴老师“数的整除”这节课的练习题的第一题的设计就很典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复习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有关知识。
3、综合练,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活动是数学学科的特征,任何数学教学活动都不能缺少思维活动,复习课同样不例外。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形式的练习题目,在课堂上充分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比如在吴老师“数的整除”的练习2中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数进行分类,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当然,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得的其他解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当某种思路受阻时,可以换一种思路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吴老师“数的整除”的练习3中,起初学生的思维受限于“想:两个质数是多少?”这是吴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转换思路,改为“想:这两个质数的和是多少?”来帮助分析思考,并启迪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应该关注思考方法。如此一来,原本无从下手的难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总之,数学复习课的练习精与否,在一节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数学练习时,既要考虑练习的质量,也要考虑练习的数量,要辩证地处理好练习“质与量”的关系,做到少而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