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 416700
摘要:本文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学习方法、教学重点和课堂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数学同语文学科一样,基础性强,是学好中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学生智力、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非常重要的学科。中学数学大约有三大阶段,曾有人形象地归纳了中学数学的基本结构,即小学数学是基础阶段,初中数学是关键阶段,高中数学是能力阶段。这种看法不一定很科学,但至少是在强调,学好中学数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科能力和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主要形式,就一节课而言,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想方设法,脚踏实地,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求效益,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帮助学生掌握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大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那么,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课前的预习,或者认为这个环节或许可有可无,或者认为这个环节不属于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实际上,这种认识既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也是制约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瓶颈。事实上,学生因为有疑问才更容易进入新学学习,有的放矢,学习步伐也才有可能更明显。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并且提出相关的基本要求:阅读数学概念时要做到三会,即会叙述,会判断和会举例;阅读定理公式时要要分清楚其条件和结构;阅读例题时要掌握其解题步骤,并且在不懂的地方做好相应的记号,为正式的课堂学习准备必要的“提案”。
二、精心导入
导入新课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学习的门槛,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可以通过短小故事导入,也可以通过实物导入,等等,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例如,笔者在教授《相似形》一课的时候,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面较小的五星红旗,让学生认真观察,看一看老师手里的小五星红旗与黑板上面的大五星红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的图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相似图形”这一数学概念,让学生带着较浓厚的兴趣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三、分组讨论
只有“自动动手”,方能“丰衣足食”。在长期的中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老师不要患得患失,要大胆地把课堂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都要尽量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这样,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就尽情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尽所能,取长补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敢想了,敢说了,敢做了,也能做得更好了,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实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更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多更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四、精讲精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也必须少讲和精讲,在具体讲解时,要重点讲解数学公式或定理的内涵、解题的关键环节,以及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同时,自觉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快乐。同时,教师课堂上选取的练习题目要典型,要有代表性,要有梯度,有弹性,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样做,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也是让多数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升,从而实现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电化教学
随着现代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传统教学模式迅速淡出了教学舞台,新的电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日益彰显自身优势,发挥越来越大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利用智能一体式黑板演示平面几何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线段,这样就比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形象、直观和准确,学生学习时也很有趣。在进行较复杂数学的演算时,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演算板面区域,缩短教学时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都懂得的道理,认真做到这一点才是教学中的上上之策。
数学题类型多,方法活,立意新,思维怪。无数事实证明:解答再多的数学问题都不如掌握解题思路重要。多年来,不少教师和学生都绞尽脑汁,力图找到一把解答数学题宝库的金钥匙。很难说这把金钥匙是否存在,如果说存在解答数学题宝库的金钥匙,那么,这把金钥匙就一定是掌握解题思路。怎样探求解题思路呢?
其一,直接从定义出发去寻找解题路径:有些数学题为了强化相关概念,题目中的条件、结论及其相互关系重点突出了概念的本质性;有些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某一定义具体的直接应用,解答这类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相关的定义出发,逐步拓展,就能完成任务。
其二,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联想有关法则和定律的应用:有些数学题目的条件之间、条件和结论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紧紧抓住这些特征,并联想相关的公式、定律和法则就能迎刃而解。
其三,从观察特殊的值入手,猜想到一般性规律,再论证所猜想的结果的正确性:有些数学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结构或联系并不密切,解题时,可以直接从题目当中找到结论性的规律难度太大。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从特殊值入手,并据此探求一般性的或规律性东西,先试探性地猜出结果,然后对于所猜想的结果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严格的科学论证。
其四,做到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性质与数量间的关系求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解析式判断时可能比较复杂,而且,解题过程中的运算量也很大,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求得计算结果的。但是,如果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充分利用该题中数量关系所涉及的几何图形性质,往往能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有时候,有些数学题直接求出它的几何性质比较复杂又很难,如果紧紧抓住其中的数量关系,则很容易反映出它的几何性质。
其五,当直接求解困难较大时,改变思考角度,间接探求其他结论,通过间接结论进一步求出直接结论:有些数学问题从题设条件入手直接求解看似无望时,可以先来分析题设条件可能构成哪些不同的结论,接着思考能否根据对立律和排中律等思想方法间接求出结果。例如在几何题中证明线段相等的时候,首先看线段是否在两个三角形当中,如果在两个三角形当中,则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如果不在两个三角形当中,则看在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当中,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当中,则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方法。如果两种情况都不是,则看能否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找到“中间量”,最后让结论成立。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各门学科差异很大,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也有自身的特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必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