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阿克艾日克村幼儿园 843000
摘要: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就能茁壮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就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好,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于事业的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和终身幸福,老师要高度重视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做到持之以恒,不能轻易放弃,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耐心正面的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来谈一谈:
关键词:老师;孩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一、在老师教育引导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孩子模仿能力最强,他们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相当一部份是模仿他人而形成的。老师可以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培养,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准则贯穿于故事之中,向孩子进行讲述。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利用上课、阅读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还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相互谦让,文明行为等良好的习惯。
2、老师在幼儿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而是以满腔热情去爱每一个孩子,并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和他们交朋友,不简单粗暴指责幼儿,而是耐心听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老师对孩子的爱,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愉快、积极的情感,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个游戏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认识到实践、从习惯到行为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必须在日常的每个活动、每个游戏、每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求孩子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己做,自已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整理玩具。不会的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并通过口头表扬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训练、不断的积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的。通过游戏,孩子将学过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在各类游戏竞赛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助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皮球、玩跳绳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相互谦让,不争抢活动器械;在自由活动中,有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幼儿就会主动地去帮助他;当孩子走独木桥时,个别孩子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恰如其分对孩子进行进行勇敢教育。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孩子的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在班上有的孩子行为习惯很差;有的不讲卫生;有的没礼貌;有的不团结友爱;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有的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挑食、偏食、贪玩。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老师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知道饭前便后、吃水果点心都要洗手;会使用礼貌用语,懂得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垃圾纸片等良好习惯。这是老师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坚持不懈,严格要求。坚持让孩子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喝水要排队、用自己的小毛巾擦手、做完手工作业不能把纸片乱扔、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等。还要让孩子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每天早晚刷牙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班上不讲卫生的孩子,老师每天在吃饭前给幼儿讲一些关于讲卫生的故事。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并将这些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过了不久,孩子慢慢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则,老师可以采用表扬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培养三岁孩子收玩具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累了,要休息了,请把它送回家,好吗?”这比直接向孩子提出要求效果要好得多。当孩子把玩具放好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受到了称赞,下次定会重复这种良好的行为的。最后,老师利用走廊上的墙面,布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专栏,并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孩子也收集图片,张贴在版面中,让孩子也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老师还通过悬挂“礼貌用语”,张贴“文明用语”标语,在洗手的地方张贴“节约用水”、“关紧水笼头”的图片等。只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并将良好的养成习惯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一定能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一致,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接受的教育是来自多方面、多角度,富有层次性的。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采用家园一致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一定能受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到家园一致呢?
1、采用老师、家长、孩子一起抓的方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组织幼儿开展“我长大了”的自理活动比赛。老师组织幼儿进行穿脱衣服的比赛。孩子们为了参加比赛,进行了有目的练习。而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不足,也看到其他同龄孩子的自理状况。这为孩子们自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2、老师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及表现定期向家长汇报,以便家长也能针对性地采取教育。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在园内、园外受到一致的教育,同样也能让家长看到自己的教育得到的结果,使其获得成功感,进一步增强家长培养孩子的信心。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内部(父母、祖辈及其他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其次是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现在不少孩子在幼儿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如果孩子在园和在家表现不一,良好习惯是不可能形成的。
4、从小养成勤恳的习惯。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如帮助父母洗水果、拿杯水、吃饭发发筷子、帮父母拿拖鞋、搬凳子之类的事情。这些看似很小的事,但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勤劳习惯。
5、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在家庭中,个别家长说话比较粗鲁。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楷模,应特别注意,要让孩子说话有礼貌,对孩子也要使用“请”、“谢谢”这些文明用语。这样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的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两日之功。每个孩子都会有着不同的习惯。幼儿就象一棵幼苗,只有在开始阶段就注意细心培育,才能保证其健康、正常地成为大树。现在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作为老师应该通过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工作,真正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针对这些不同的特点进行有的放失的教育。同时要做到对所有的幼孩子一视同仁,更多地亲近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和期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更加健康、和谐发展。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将受益终身,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其适应将来的社会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