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如何培养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亲和力--作者:赵婷

浅谈如何培养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亲和力--作者:赵婷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幼儿园    831800
                 
 
 
摘要】在幼教工作中,老师用自己的真情去关爱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温暖孩子,老师和孩子之间就能建立良好的亲和力,这样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孩子的理解和喜爱。因此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像妈妈一样,用一颗慈母一样的爱心,真心诚意地关爱每一个孩子。这样孩子和老师之间才有亲和力。那么,怎样才能做个与孩子有亲和力的好老师呢?
关键词老师;孩子;教学;培养;亲和力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落到实处
1、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些孩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语言不够完整,甚至不准确;有的孩子到讲台前面来讲故事、背诵儿歌,声音非常小;有些孩子发音含糊、吐字不清晰、说话结巴,不敢大声说话。面对这些现象,老师千万不能训斥、讽刺、嘲笑孩子,更不能打断、制止、严厉的批评孩子,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反复听孩子讲话,要鼓励孩子大声说话,哪怕说错了,只要孩子开口了,就要表扬孩子。甚至亲亲他们,摸摸他们的小手,让孩子慢慢地改正自己语言表达时出现的错误。引导孩子大胆的说话,大声的讲故事、朗读儿歌、《童谣》等。让他们相信经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有收获,一定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让孩子感到自己也很快乐。以此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2、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对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在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时,老师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作品。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老师应该先倾听他们的想法,为同伴间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个孩子在探索中自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孩子之间相互倾听、相互启发。老师引导孩子彼此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但坚决不能否定他们的想法。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得到了升华。
3、在科学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要以快乐的情绪去带动孩子,感染孩子。老师要参与到孩子的各种活动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与肯定,寻找孩子兴趣,满足孩子的欲望。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疑惑,需要恳求老师帮助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面带微笑,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会感到亲切。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他们很快乐。比如:在科学领域《沉与浮》《磁铁的奥秘》的教学中,老师为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孩子分组探索“沉与浮”以及“磁铁的奥秘”,孩子总是很疑惑,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上来?为什么磁铁能把铁制品吸住,却不能把别的物品吸住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幼儿脑中充满了疑惑,他们没有亲自操作,也没有动手实验,许多的问题只好请求老师来帮助和解答。此时,老师让幼儿自由探索、操作和实验,寻找答案。幼儿一边操作,一边探索,一边交流,一边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每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老师一定不能否定幼儿的答案,一定要倾听幼儿真实的想法,当幼儿的意见达成共识时,再给予赞赏和鼓励,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纪录卡上。这样既满足幼儿探求的欲望,又解除了幼儿心中的疑惑,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4、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比如: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开医院的游戏。张婷把“听诊器”放在老师的肚子。关心地说:“老师你疼吗?”老师说:“有点疼,老师害怕,老师不要打针。”张婷笑着说:“别担心,不用害怕,一会儿就好了。”说完之后张婷把“听诊器”拿了出来。她对老师说:“看,没事吧,就是有点发烧。”然后她拿着小棒当做注射器给老师打针,她边做打针的动作边跟老师说:“一点都不疼,老师最勇敢了”。当她给老师打完针后就开心的笑了起来。游戏活动结束后,她特别高兴。两眼闪着快乐的光芒。在游戏活动中,张婷把曾经遇到的问题摆到了老师的面前,她在游戏活动中充当了医生的角色。她很自信,她也给老师透露了在扮演医生的时候,自己很紧张。从这个游戏中可以看出,老师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言行举止,老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应该与孩子们交流、游戏,从游戏和交流当中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5、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要注重孩子的探索过程,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比如:结构游戏搭积木、角色游戏《开医院》《开心超市》《小熊玩具店》等。孩子们十分喜欢玩耍。老师也加入其中和孩子一起游戏。当孩子看见老师也参与了游戏,他们在搭积木时非常快乐,每完成一幅作品,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在角色游戏中很多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学会了发言。在游戏中孩子既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相处,又与老师拉近的距离,师生间的亲密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展现出来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1、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尊重和重视他们。孩子虽然年纪很小,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挫折感。老师应当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老师、同伴之间相互交谈。即便幼儿讲的事情很简单,或者已经讲了好几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倾听,要耐心地听完,并用眼睛看着幼儿,告诉幼儿,你们有什么委屈都可以向老师倾诉,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可以大胆叙说,和同伴玩耍,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勇敢的说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老师尊重和重视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自然也会喜欢老师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拉近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真好呀!
2、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和想法,让孩子获得快乐发展 。孩子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喜欢说话。老师要抽空与孩子进行交谈。交谈时,老师要面带微笑,要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无论孩子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老师都不能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而应该多鼓励孩子想说、敢说、愿意说,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让孩子把老师当成他们的朋友和伙伴,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一起欢笑,这样有助于孩子获得自主发展,快乐成长,让老师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亲密的伙伴,增强亲和力的亲情感。
3、在日常活动中,许多孩子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他们经受不起挫折。老师应该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要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谈,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要耐心的倾听,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当孩子不开心时,老师要用亲切的言语和孩子交谈,了解他为什么不开心,安慰孩子;当孩子哭闹时,老师要问问孩子为什么哭,拉拉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头,抱一抱,安抚孩子。同时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老师和孩子成了最好的朋友。孩子和老师之间无比亲密,无形中孩子和老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孩子说话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一份真情,一颗爱心。老师对孩子倾注一片真情,体贴和关心孩子,老师用爱心感染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老师用爱谱写一曲新篇章,温暖和帮助孩子。这样,一定能和孩子保持有效的亲和力。老师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微笑地面对每个孩子。让老师用自己的慧眼和匠心去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吧!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