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第七中学 831800
【摘要】在中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提供图片,不注意启发和引导,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讲究方式和方法,缺乏生动的语言,表情尴尬不自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进行授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甚至在下面交头接耳,谈论与上课无关紧要的话题,教师感到很累,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学效果十分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下面来谈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师;学生;调动;学习;数学;积极性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组织教学中,首先不能只站在讲台前,仅凭嘴巴,没有任何教具,没有举例,没有师生互动,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倾听教师上课,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效果也是极差的。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带着喜悦的心情上课,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有趣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融为一体,以此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其次,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学生,要注重随机教学,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从而导致学生对上课产生厌倦,不想学习的不良后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学生处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既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照顾能力差,反应慢的学生;既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被调动起来了。再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让每个学生勇于发言,亮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你学我帮的良好局面。最后,教师要利用空余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谈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让学生赢得教师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2、在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切实可行,防止偏高或偏低。要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使难易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容合理搭配。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采取“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尽管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概念也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受种种思维障碍的影响,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误。对于学生在知识上暴露出的缺陷,教师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教师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通过正反对比的分析,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再则,教师要精心巧妙提出问题,设计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难度应该不同。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愿望。最后,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选择恰当的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寻找学生存在的困难,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努力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学什么?怎样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与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这样教师教的省力,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非常好,达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有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善于总结,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大胆创。在集体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运用多媒体课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分组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相互探讨好的学习方法,传授好的经验。在个别教学中,多和能力差的学生多接触,要与学生交谈在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的给学生耐心讲解。鼓励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时,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到底,努力学习,就一定有收获。
2、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要保护好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围绕某一知识展开谈论和争议,商议最简单,最捷径的解题方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小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有做错的题目,当面给予指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不敢马虎。教师还可以在班上选几名班干部,帮助教师批改作业,如果遇到困难,班干部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请教教师。学生通过彼此学习、交流、探讨。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3、以情动人,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努力克服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作为一名教师,当一些学生不能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考试成绩不好时,或者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下降了,不要动员家长,让家长寻找教师,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或者双休日进行补课,以便让差生迎头赶上好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却忽略的差生的心里感受,没有考虑差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做,其实是适得其反。学生不但成绩提高不明显,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里,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使学生产生屈辱感和逆反心理。在这些心里的压力下,试想学生还想学习吗?此时,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习兴趣与爱好,不要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也不要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里,不要在全班学生面前点名批评,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耐心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里,体谅学生的苦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成绩差,不要紧,只要上课能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遇到不懂之处,虚心问教师和同学,最终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会友好相处,从而保持亲密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教师在工作中,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一些具体做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观念,要打破常规教学,努力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研究不同学生的各自特点,运用灵活多用的教学形式, 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教育教学改革尽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