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家庭教育中接纳之我见--作者:翟素香

浅谈家庭教育中接纳之我见--作者:翟素香
广西省靖西市第三幼儿园   533800
所谓家庭教育中的接纳,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首先要学会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本人,尊重他的感受,个性和想法。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进而接纳他人,家长如何看待“接纳”直接影响亲子互动,进而影响亲子关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接纳”教育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吧!
一、接纳孩子就要懂得尊重孩子
接纳孩子就要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不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做的事情,让孩子明白家长可以不认同他的某些行为,但对于他的爱不变,尽量避免用命令的语气同孩子说话。如“快点儿”“别乱动”等带有警告责备,拒绝等意思的话语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要采用建议性的话语让孩子知道家长的要求是为他考虑。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贝儿”咱们得快点儿,不然会迟到“·······”,这件事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你觉得呢?这样既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建议,也不会让他因为逆反情绪而故意跟家长对着干。
在批评孩子时,家长也应该蹲下来,眼睛正视孩子,拉着他的手给他讲道理,或者干脆搂着他的肩膀,用温暖的怀抱来降低孩子的“敌意”家长应该让孩子清楚,即使他做错了事受到了批评,但爸爸妈妈绝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再爱他了,而仅仅是因为不认同他的某些行为。
二、要学会欣赏孩子
现实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到失败时,或者当他不
敢尝试新事物,探索缺乏信心时,不少家长会对孩子提出“必须做”或“不许做”的要求,或提出孩子不能实现的目标,甚至说出“你怎么就这么笨”之类的话,实际上对处于成长中的年幼的孩子而言,其好胜心特别强,愿意表现自己,总想做超出自己能力或者根本未曾尝试过的事情,但受到年龄与能力因素的影响,往往事与愿违,导致出现失误。家长要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捕捉,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鼓励和表扬。不要以自己的经验、能力和感觉去要求,命令甚至限制孩子,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上进心,更严重的还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三、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入手
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是人最基本的情绪。大
多数家长都认为喜是好的,其他的都是不好的,并将此贯穿于与孩子的互动中,比如当孩子通过哭来表达情绪时,大部分家长都要阻止孩子,甚至不许他表达反对意见。家长总爱对孩子说:“你怎么敢跟大人顶嘴?”、“你再说,我就打你”、“都是为了你好”、“你急什么!”······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这样的想法,我真正的情绪是不被关注的,我是没有权利表达感受的。
四、拒绝孩子犯错,就是拒绝孩子成长
人的一生中,总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年幼的孩子更是
如此,孩子犯错有时是因为不懂,有时是因为好玩儿,有时是带着点儿试探性,带着点儿调皮来“窥探”父母的底线,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首先要了解的是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之后才能解决他的行为问题。其实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家长应该让他了解到犯错是学习的机会,如,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不要表现出愤怒,应语气平和、温柔地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爱,在这种爱的氛围下教育才能有成效。如果家长一见孩子犯错误就大发脾气,试问这种恐惧和伤心的氛围里,家庭教育又怎进行呢?如果不能接受孩子的错误,一次又一次的责骂和体罚只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接纳和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有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对孩子个体差异的认可和接纳孩子才能成为自信,有安全感,具备独立人格和热爱生活的人。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