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作者:杨平安

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作者:杨平安
                                四川省平昌县荔枝小学                      636400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写作有两句名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语极浅近,却蕴含深刻,指明了作文的秘诀所在。感悟名家的经历,体验阅读的惊喜,流连在读与写的乐园中;学生作文时要审清题目,抓关键词语;学生作文时要让每一个材料都鲜活不俗,选材新颖。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善于阅读和积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能打动读者的心。
关键词:引导;阅读;作文;感悟;审题;选材
叶圣陶先生对于写作有两句名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语极浅近,却蕴含深刻,指明了作文的秘诀所在。学生面对一道道作文题,有的文思泉涌,洋洋洒洒,有的搜肠刮肚,无从下笔。其实很多同学都非常仰慕三国时才子曹植“七步成诗”的敏捷文思,也非常羡慕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华丽文采。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杰出的表现,除天赋极好外,更是他们与平时多读、善思、勤练,善阅读、善积累有关。学生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善于阅读和积累,写出来的作文就会人物形象丰满,内容充实,主题明确,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打动读者的心。
一、感悟名家的经历,体验阅读的惊喜
王勃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了通宵达旦的刻苦读书,才创作出了小说,剧本的数量之最,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大作家。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四十年里写成了一百多本科幻小说,单是用于摘抄来积累资料的笔记本竟达两万五千多本,可见他阅读量之多,这些名人都证明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想写好作文,就得对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多感悟生活的乐趣、悲伤、辛酸、痛苦、幸福……积累材料、积累词汇、积累灵感、积累技能,以达到不断丰富自己写作知识库的目的。要想在习作时旁征博引,历史人物,现代名人,信手拈来,名言警句,典故传说用到恰如其分,达到文采飞扬的境界,                                                                                                                                                   学生须善阅读,善积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要善于选择那些最有“营养”的书来读,对于老师、家长,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富含“营养”的读物。当前,中小学生读物浩如烟海,面对茫茫书海,究竟能否让学生抢先登上顺风之帆?埋头书山,能否让学生寻得捷径呢?由此,老师们要向学生推荐、介绍适合于学生年龄特征和益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精品,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去收获绿叶,发现春天;埋下一粒种子,收获秋季。徜徉在书海里,时时体验阅读的惊喜,流连在乐园中,找到写作的榜样。
二、学生作文时要审清题目,抓关键词语
写作文时,只有审清题目,写出的文章才会合乎要求,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并进一步展开合理的联想,才能真正把握题目的实质。当然,作文的“附加条件”也要弄明白,作文的“附加条件”好似陪衬鲜花的绿叶,“附加条件”理解不透彻,文章写得再好,也会让人觉得这篇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词是兴趣,这里要考虑“兴趣”的含义是什么,“兴趣”的范围有多大。如“__的我”,题目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我”,另一个则需要学生自己补充。“我”意味着写作时围绕自己来写,切不可写他人。而需要补充的词语正是文章写作的中心,你若选填“自立”,就要写出怎样自立的;你若选填“幸福”,就要写出对幸福的体会。学生在审题时,审清关键词的同时,还必须弄清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的限制,凡是限制的范围被写进作文,那一定是跑题、偏题,甚至离题。上次初三期末检测时作文题目是“互相微笑”,有一位学生写了三次微笑:我三年前来学校读初中,村口的石板桥上跑水了,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很着急,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学校,我不知道在哪里缴费,一位老师带着我,微笑着说,“跟我来吧”,我好庆幸;到了宿舍,我不知怎样坝铺,一位陌生的哥哥微笑着,帮我理好草帘,铺好席子,叠好被子……看,这位学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施予者。这样写,题目只能是“接受微笑”,而不是“互相微笑”,审题有了偏差,立意当然也就变得浅薄平淡。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审题不仅要审关键词语,还要弄清概念内涵,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的各种关系。那么,怎样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故事编好,编完整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可以按如下步骤完成:1、展开想象的翅膀,确定故事的中心。,学生选生活中哪些有代表性的动物作为写作素材,才能使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更有趣、吸引人。2、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故事生动、合理。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三、学生作文时要让每一个材料都鲜活不俗
选材新颖很重要,往往是成功作文制胜之道,可是这样的材料怎么找呢?选材要真实、新颖、典型。学生在习作时,选用独特的、鲜为人知的材料,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鲜为人知的材料,符合人们喜好新奇的心理,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选材要“真实”,即选择准确、真实的材料。“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古人都在强调写文章要自然、真实,因为只有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选材要“新颖”,即有时代感,与时俱进。3、选材要“小巧”,即善于抓住小人物、小事情或大事情的细枝末节。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往往蕴涵着大道理。4、选材要“深刻”,即是要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要多读书,看看优秀的作品是怎么做的;其次是多思考,多角度地审视所选取的材料。5、选材要“典型”。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典型事件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这样写的话,就能吸引人的眼球了。
总之,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任重而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根据老师的正确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的新鲜材料就会滚滚而来,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善于阅读和积累,再把握好写作的关键一步:审题、立意、选材。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人物形象丰满,内容充实,主题明确,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打动读者的心。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