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从素质着眼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者:张玲霞

从素质着眼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者:张玲霞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改变人格,习惯决定着素质。本文以什么是素质谈起,从素质与习惯的关系、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作用及表现、策略与方法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展开讨论。
  关键词:素质;习惯培养;作用及表现;策略与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出境游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所到之处,当地经济一片繁荣,中国游客成为多国商家想方设法吸引的贵客。但个别国人出境游的同时,乱扔垃圾、景点乱涂乱画等不良行为也被外国媒体大肆报道,引发了中外网友关于国人素质问题的口水大战。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常常陷入深思:素质到底指什么呢?素质和良好习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素质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素质及其与习惯的关系
  要想解决素质问题,那就得先搞清楚素质是什么?包含哪些方面?才可以制定可行有效的培养目标,做到有针对性、不盲目。
  素质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写到:“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心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就是广义素质。
  素质与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素质。素质和习惯是紧密相连、辩证而统一的。细细剖析,人的行为无不与自身的习惯有关。例如爱迟到是没有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言而无信是没养成讲诚信的好习惯等。好习惯是好素质的基础,好素质是好习惯的具体表现。我国青小学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老师在《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中提出:“习惯与素质都是人的第二天性,即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品质。在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就是素质,而素质总会顽强的通过习惯表现出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育规律告诉我们,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孙老师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学习习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了培养良好习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教育、学习决定了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要有什么样的素质,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的习惯。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践行的必要内容,也成为检验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及表现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就可以使学生课前了解学习的内容,提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分清学习的主次和重点,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如培养学生形成倾听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等,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也就保障了高效益化。反之,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习。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因为习惯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顽固化,不必别人帮助提醒,毋须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
  (四)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如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迅猛提高,学生的信心将会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提高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近视和骨骼变形等。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具有巨大地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措施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教师除了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外,还应采用多样的方法和措施。
  (一)目标明确,有序进行
  良好学习习惯涉及方方面面,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明确自己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良好习惯。首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写作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其次,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学生讲究卫生、珍惜时间、对人礼举止文明、吃苦耐劳等习惯。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培养目标,才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
  (二)重视开头,树立榜样
  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好了,以后就容易做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错字,一句错话,一个不良的行为,却成为孩子坏习惯的开始。因此,每接一届一年级新生,在新生入学后,我都要利用一年级新生相信老师、好奇心重的特点,抓住与学生接触的每个第一次,设计自己的第一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第一个弯腰捡起孩子们扔在地上的第一片纸屑,摆放好孩子们歪歪扭扭的第一张桌椅,写好第一次板书等。包括与孩子们的交谈,上课等我都要用心准备、精心设计,避免自己不当的行为、语言及潦草的板书等影响学生的第一次。对于学生的第一次写字、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劳动等,我们教师也都要认真对待,耐心的指导,处处关注细节,时时树立榜样,为学生好习惯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反复练习,严加约束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必须有一个过程的。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行为要求是必要的。如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阅读写作文的习惯等,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及老师、家长的监督和检查,才能慢慢地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行为、心理的发展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就像美国教育家斯曼曼斯的名言说的: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它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逐步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挖掘潜能,培养意识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我发现通过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主意识。如表扬就是激发潜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孩子都是喜欢表扬的。我就抓住了儿童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班会等一切机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结果我表扬了一位爱劳动的孩子,带动了一群孩子参加劳动;表扬一个作业好的学生,差作业就变得越来越少;表扬一位听讲认真的学生,一片学生会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行为由不自觉就变成自觉,好习惯也会逐步培养起来。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家校共管,相辅相成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阵地,但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学校的表现是不同的。家庭是儿童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景影响为主,更具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家长接触的一切机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交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争取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工作中来,督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好坏习惯的机会减少到最少。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努力,需要教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的这艘帆船,乘风破浪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贾希贞关鸿羽接力出版社1997.1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